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拾遺二首新添 一

〔唐朝〕 寒山

我見世間人,箇箇爭意氣。 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 闊四尺,長丈二。 汝若會出來爭意氣,我與汝立碑記。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三婦詩

    大婦刺繡文,中婦縫羅裙。 小婦無所作,嬌歌遏行雲。 丈人且安坐,金爐香正薰。

    權德舆 唐宋诗
  • 奉和別魯王

    綠車旋楚服,丹蹕佇秦川。 珠皐轉歸騎,金岸引行旃。 一朝限原隰,千里間風煙。 鶯喧上林谷,鳧響御溝泉。 斷雲移魯蓋,離歌動舜弦。 別念凝神扆,崇恩洽玳筵。 顧惟慙叩寂,徒自仰鈞天。

    李敬玄 唐宋诗
  • 聞誦法華經歌

    山色沈沈,松煙羃羃。 空林之下,盤陀之石。 石上有僧,結跏橫膝。 誦白蓮經,從旦至夕。 左之右之,虎跡狼跡。 十片五片,異花狼籍。 偶然相見,未深相識。 知是古之人,今之人?是曇彥,是曇翼? 我聞此經有深旨,覺帝稱之有妙義。 合目冥心子細聽,醍醐滴入焦腸裏。 佛之意兮祖之髓,我之心兮經之旨。 可憐彈指及舉手,不達目前今正是。 大矣哉!甚奇特。 空王要使羣生得,光輝一萬八千土。 土土皆作黃金色,四生六道一光中。 狂夫猶自問彌勒,我亦當年學空寂。 一得無心便休息,今日親聞誦此經。 始覺驢乘匪端的,我亦當年不出戶。 不欲紅塵沾步武,今日親聞誦此經。 始覺行行皆寶所,我亦當年愛吟詠。 將謂冥搜亂神定,今日親聞誦此經。 何妨筆硯資真性,我亦當年狎兒戲。 將謂光陰半虛棄,今日親聞誦此經。 始覺聚沙非小事,我昔曾游山與水。 將謂他山非故里,今日親聞誦此經。 始覺山河無寸地,我昔心猿未調伏。 常將金鎖虛拘束,今日親聞誦此經。 始覺無物爲拳拲,師誦此經經一字。 字字爛嚼醍醐味,醍醐之味珍且美。 不在脣,不在齒,只在勞生方寸裏。 師誦此經經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白牛之步疾如風。 不在西,不在東,只在浮生日用中,日用不知一何苦。 酒之腸,飯之腑,長者揚聲喚不迴。 何異聾,何異瞽,世人之耳非不聰,耳聰特向經中聾。 世人之目非不明,目明特向經中盲。 合聰不聰,合明不明。 轆轤上下,浪死虛生。 世人縱識師之音,誰人能識師之心。 世人縱識師之形,誰人能識師之名。 師名醫王行佛令,來與衆生治心病。 能使迷者醒,狂者定,垢者淨,邪者正,凡者聖,如是則非但天恭敬。 人恭敬,亦合龍讚詠。 鬼讚詠,佛讚詠,豈得背覺合塵之徒,不稽首而歸命。

    修雅 唐宋诗
  • 寄荆門鄭準

    傳衣傳鉢理難論,綺靡銷磨二雅尊。 不許姓名留月觀,終攜瓶錫去雲門。 窗間挂燭通宵在,竹上題詩隔歲存。 珍重荆門鄭從事,十年同受景升恩。

    尚顏 唐宋诗
  • 茶詩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鑪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鄭遨 唐宋诗
  • 甯茵事諺

    鵓鳩樹上鳴,意在麻子地。

    不詳 唐宋诗
  • 馮存澄爲明皇占

    合同斬關,鑄印乘軒。 始當果斷,終得嗣天。

    不詳 唐宋诗
  • 宣和甲辰三月三日山谷寺偶成是時欲下長蘆也

    溫風在山谷,青紫班芳妍。 浩然春公心,不作彼此偏。 其來初無像,榮事亦自然。 雲容淡如鶴,草色齊膩煙。 竹萌裹豹袴,蕨茁引兒拳。 盤箸富可喜,齒頰甘亦便。 山水濯塵念,風雲會前緣。 葦江懷道人,擁衆幾兩千。 頂門眼照世,胸中海吞川。 同雛丹山巢,羽成各翔遷。 而今欲住集,相見而忘年。 執鞭驅並駕,未愧無綵韉。 白鷗行作伍,水蔬對烹煎。 撫摩青石牛,不得陪高眠。 將趨皖口市,就買莎郎船。 回首謝諸祖,覺法吾所天。 慧燈耿不夜,心花芳枝聯。 後日兒孫輩,莫怪森羅前。

    釋正覺 唐宋诗
  • 示衆 其一

    無用頑皮作氣毬,誰人趯得上高樓。 如今潦倒渾無力,輥得行時即便休。

    釋道顔 唐宋诗
  • 張紹賢以詩索佩刀次韻復還之

    喜不至流怒不悲,句中銛鋒解人頤。 氷霜凜凜笑一吷,三尺有喙金玉詞。 二惠肯來但獨步,明光殿中文繡具。 便當携此上青雲,天子方深南北慮。 吾今老矣君可思,吹毛之珍何所施。 和詩反刀三歎息,莫把神槌困鈍錐。

    李石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