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春草

〔唐朝〕 齊己

處處碧萋萋,平原帶日西。 堪隨遊子路,遠入鷓鴣啼。 金谷園應沒,夫差國已迷。 欲尋蘭蕙徑,荒穢滿汀畦。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鄭判官赴徐州

    從軍非隴頭,師在古徐州。 氣勁三河卒,功多萬里侯。 元戎閫外令,才子幄中籌。 莫聽關山曲,還生出塞愁。

    皇甫冉 唐宋诗
  • 雨中寄元宗簡

    秋堂羸病起,盥漱風雨朝。 竹影冷疎澀,榆葉暗飄蕭。 街徑多墜果,牆隅有蛻蜩。 延瞻游步阻,獨坐閑思饒。 君居應如此,恨言相去遙。

    張籍 唐宋诗
  • 送南遷客

    去去遠遷客,瘴中衰病身。 青山無限路,白首不歸人。 海國戰騎象,蠻州市用銀。 一家分幾處,誰見日南春。

    張籍 唐宋诗
  • 阮郎歸 一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絲,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棲。

    馮延巳 唐宋诗
  • 奉和閑廳晚景司戶薩照

    薄晚閑無事,澹然休簡牘,寥寥館宇虛,苒苒寒光速。 輕霜遍衰草,高風斷羣木。 別有滄[洲](州)人,棲遑也干祿。 (均見日本《無理圖書館善本叢書》漢籍之部二影印古抄本《趙志集》。 )(〖1〗《趙志集》末附花房英樹《解題》謂《趙志集》一卷,卷首第一行題「趙志集一卷」,下小字注:「十七張。 」實存六張。 第二首與第三首〖引者注:以下只稱第某首,不錄詩題,以省篇幅〗之間有缺脫,第十首以後缺。 )(〖2〗關於諸詩作者,花房英樹認爲:「然十首非皆趙志之作。 第十首即署爲『司戶薩照』。 蓋其始趙志作第八首呈徐長史,應此徐長史即徐司馬有酬詩至,趙志乃更作第九首和之,而同時司戶薩照亦有鬼徐司馬之作。 古人於己集中附載他人酬和之,是常見的,又此前各篇,第五首題中『裴草然』上空一格,恐非表明裴草然而爲詩作者,由裴寄趙志。 空格當係趙志對裴草然之表敬形式,詩爲趙志寄裴。 第六首,爲裴草然有詩答雲貴高原志後,趙志復作酬篇。 第七篇,裴草然以答趙志之詩並寄張結,趙志另作和篇,亦寄張結。 由是觀之則悉爲寄贈酬鬼之作。 」〖3〗關於諸詩產生的時代,花房英樹認爲當在唐初。 主要證據是:各篇修辭頗爲洗練,風格近乎《文選》。 如第一首「聯文日華上」以下四句,可謂《文選》體措辭。 如第二首以「秋灰」、「夏火」爲對即是。 在盧照鄰、劉允濟詩中始見此二語。 以二語相對應使用,則見於駱賓王《初秋登王司馬樓宴序》。 同篇以「題輿」、「展驥」爲對語,始見於陳子昂《爲鄭資州讓官表》。 另外可認爲諸篇爲入唐所作的證據有四:一、第二首聯云:「晉嶺高無極,汾川清且濬。 」「晉嶺」、「汾川」非南朝地,而「晉山」、「汾水」廣見於唐代詩文。 二、第一首云:「非熊在渭川」,語出《史記·齊太公世家》:「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 」「非熊」代「非虎」,與避唐諱有關。 三、第十首作者「司戶薩照」,「司戶」應爲官名。 司戶一職隋文帝時曾置,旋廢。 據《舊唐書》載,在腐曰戶曹參軍,在州曰司戶參軍,在縣曰司戶。 薩照係州縣官員,故此「司戶」爲唐代官職。 四、集中有三篇四言詩。 自六朝至隋,除郊廟歌辭外,四言詩未見廣泛運用於一般主題。 至唐初,始有王勃《倬彼我系》及崔知賢、陳子昂等六人《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的寫作。 《趙志集》中的三首四言詩,似乎可以認爲是對陳子昂等人寫作四言詩活動極爲關心的結果。 因此諸詩之寫作時代,當在六朝文學風氣衰今明兩年之前,律詩意識尚未確立之際,很可能在初唐末期。 〖4〗關於作者的身份,花房英樹認爲:司戶薩照是州縣的屬官,雲貴高原志也應是地方官。 詩中可得到證明。 如第三首題言「在縣」,詩中說到「方慚灌壇術」。 第一首亦云:「謬茲叨下邑」,可以參證。 他對上級,本州的劉長史、鄭司馬極其鄭重地冠以敬、奉、仰等文字,亦與其身份相合。 趙志等所在的州縣,可能在京師的北面。 十首所詠都是秋景,其中「寒樹」、「寒光」、「寒露」、「寒葭」、「寒木」之類辭匯再三出現。 北地的地名也時有所見,如前面提及的「晉嶺」、「汾川」等。 作爲一種意見,可以這樣認爲:《趙志集》的作者,是初唐末期、京師北面某地的縣令趙志。 今存的十首詩,是以趙志爲主的寄贈酬和之作。 〖5〗花房英樹還對鈔本的年代作了推測。 他認爲,這本書於唐代中期傳入日本。 現在所見,是其轉鈔本的一軸。 其中有不少別字,恐怕是因襲原鈔的,作爲表敬的書寫形式,也應該是唐代原鈔的舊貌。 其書法可斷定爲日本的古書法。 從避唐諱、保存空格及書寫格式來推測,這個鈔本當是平安中期以前之物,至少不遲於背紙所抄《唯識章》所注明的「長元參年」〖一○三○〗。 〖駱玉明摘譯〗〖6〗《藝文志》第一輯刊周紹良《〈趙志集〉跋》云:「日本漢學家都認爲這是『趙志』的詩集,是他的作品。 實際這是值得商榷的。 仔細審查此十首詩中,至多可能只有趙志詩三首,甚或此詩集只是趙志抄錄者,內中連他的作品一首也沒有,也屬可能。 現在根據卷中他標詩題,我們可以知道,第一首《敬贈》是張皓給劉長史者,其詩題應作《敬贈劉長史》,蓋其題下『張皓兄』三字力抄錄者所記作者姓名,由於同屬友人,因加『兄』字。 其第二首當是劉長史和章,詩題應作《奉酬張皓兄》,其『劉長史』三字乃抄錄者所標識。 第三首是鄭司馬所作,詩題應是《秋日在縣望雨仰贈□□□》,『鄭司馬』三字亦抄錄者所記。 第四首是鄭司馬仰酬之作〖引者按:此句似應爲『是仰酬鄭司馬之作』〗,如果鄭司馬所贈之人即趙志,則此首即趙志之作,否則當另有其人,而是由趙志抄錄者。 不過有一點可以知道,作此詩者其地位應視司馬爲高,所以原題用『仰贈』,而此詩則以禮貌答之作『仰酬』也。 第五首詩題應作《秋晚感時寄張結》,而作者乃『裴草然』。 第六首則是張結奉酬裴草然之作。 第七首或者是趙志之作,但也可能爲他人所作而由趙志錄之於此者? 第八首詩題應是《閑庭晚景敬呈□□□》,題下所署『徐長區亦作者官職與姓也。 第九首爲被贈詩者和章,其人或即趙志,亦無法確指。 第十首則爲司戶蘇然之作。 從整個十首詩的詩題與內容總起來看,它與卷題《趙志集》之名是不相符的,因其中明顯大部非趙志作品。 但此書何以題作《趙志集》?實爲不解。 」今按:以上二家對諸詩作者的考證,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各成一說,但均不足以論定。 除第十首二家均斷定)(爲「司戶薩照」〖周紹良錄作「蘇照」、「蘇然」,皆誤〗之作外,其餘九首尚難遽定歸屬。 爲慎重起見,今仍以「趙志集」列目各詩詩題及次第仍照原卷面貌編排,以便進一歩研究。 )。

    趙志 唐宋诗
  •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李白 唐宋诗
  • 靖康迎駕行

    女真作意厭人肝,揮鞭直視無長安。 南渡黄河如履地,東有太行不能山。 帝城周遭八十里,二十萬兵氣裂眥。 旌旗城上亂雲煙,腰間寶劍凝秋水。 雪花一日故濛濛,皂幟登城吹黑風。 我師舉頭不敢視,脫兔放豚一掃空。 夜起火光迷鳳闕,鉦鼓砰轟地欲裂。 斯民嗷嗷將焉之,相顧無言惟泣血。 僕射何公叩龍墀,圍閉相臣臣噬臍。 奇兵化作乞和使,誓捐一死生羣黎。 遊談似霽胡帥怒,九鼎如山疑弗顧。 郊南期稅上皇輿,截破黄流徑歸去。 陛下仁孝有虞均,忍令胡騎聳吾親。 不龜太史自鞭馬,一出喚回社稷春。 虜人慕得猶貪利,千乘載金未滿意。 釵鈿那爲六宮留,大索民居幾卷地。 六龍再爲蒼生出,身磨虎牙恬不恤。 重城突兀萬胡奴,杳隔鑾輿今十日。 南門赤子日駢闐,爭掬香膏自頂然。 忿氣爲雲淚爲雨,漫漫白晝無青天。 太王事狄空金帛,坐使卜年踰八百。 天聽端在民心耳,蒼蒼誰云九萬隔。 會看春風擁赭黄,萬民歌呼喜欲狂。 天宇無塵瞻北極,旄頭落地化頑石。

    鄧肅 唐宋诗
  • 和仁仲遊桃源

    桃江穩楫蘭舟渡,記得劉郎有仙路。 未能趨海訪神仙,且欲沿溪看紅樹。 釣竿已自慰羈束,平生况得滄洲趣。 最欣傲吏輕儻來,擬學淵明賦歸去。 與君一問桃花宿,豈但行如武陵暮。 伯陽八十有一篇,立教清凈貴自然。 神仙之說何所始,虛怪汗漫無中邊。 漁郎迷路去家久,雖踐勝境終迴旋。 雕辭飾實好事者,至令千載猶流傳。 寧聞自古有仙人,茂陵垂老一語真。 豈伊冠履薦紳士,惑溺不異蚩蚩民。 誠能御氣友造物,陋彼蟬蛻悲埃塵。 想見桃源之野花正開,牧兒模管吹出芳林來。 不知人家尚幾許,雲屏玉帳空悠哉。 霏紅泛綠竟杳杳,我亦乘興山陰迴。 不如與君歸種待蕡實成蹊,晝永無地生蒼苔。

    胡寅 唐宋诗
  • 續訪得七人 溫御史

    誰坐綉衣石,曾落金吾膽。 不戮擁靴人,至今有餘憾。

    王十朋 唐宋诗
  • 地爐

    穴處嘗聞太古時,規爐鑿地亦幾希。 便成簡易真淳俗,坐喚兒孫共打圍。

    姜特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