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七言 九

〔唐朝〕 呂巖

世上何人會此言,休將名利挂心田。 等閑倒盡十分酒,遇興高吟一百篇。 物外煙霞爲伴侶,壺中日月任嬋娟。 他時功滿歸何處,直駕雲車入洞天。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同李萬晚望南岳寺懷普門上人

    釋子身心無垢紛,獨將衣鉢去人羣。 相思晚望松林寺,唯有鐘聲出白雲。

    皇甫冉 唐宋诗
  • 松山嶺應制

    翼翼高旌轉,鏘鏘鳳輦飛。 塵銷清蹕路,雲濕從臣衣。 白羽搖丹壑,天營逼翠微。 芳聲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宋之問 唐宋诗
  • 奉和聖製荅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

    秦地雄西夏,幷州近北胡。 禹行山啓路,舜在邑爲都。 忽視寒暄隔,深思險易殊。 四時宗伯敘,六義宰臣鋪。 徵作宮常應,星環日每紆。 盛哉逢道合,良以致亨衢。

    宋璟 唐宋诗
  • 憶江西幷悼亡友

    前心奈兵阻,悔作豫章分。 芳草未歸日,故人多是墳。 帆行出岫雨,馬踐過江雲。 此地一罇酒,當時皆以文。

    曹松 唐宋诗
  • 褒中即事

    風吹殘雨歇,雲去有煙霞。 南浦足遊女,綠蘋應發花。 遠鐘當半夜,明月入千家。 不作故鄉夢,始知京洛賒。

    于鄴 唐宋诗
  • 奉和聖製送張尚書巡邊

    德業蘊時宗,幽符夢象通。 台司計祈父,師律總元戎。 出入敷能政,謀猷體至公。 贈行光睿什,宴別感宸衷。 文炳高天曜,恩垂湛露融。 建牙之塞表,鳴鼓接雲中。 策密鬼神祕,威成劍騎雄。 朔門正炎月,兵氣已秋風。 肅殺從此始,方知胡運窮。

    王丘 唐宋诗
  • 永嘉懷古(題一作《石門山》)

    永嘉東南盡,□袒《青田志》(作「倚棹」。 )皆可究。 帆引滄海風,舟□(《青田志》作「沿」。 )縉雲溜。 羣瞐何隱磷,萬□(《青田志》作「物」。 )更森秀。 地氣冬轉暄(一作「暝」)瞑(一作暄。 )氛陰改晝。 緬懅謝康樂,□(《青田志》作「伊」,一作「夙」。 )昔兹爲壽(《青田志》作「守」。 )逸興滿雲林,清詞(一作「詩」。 )冠宇宙。 嘗遊石門裏,□□(《青田志》作「勝踐」。 )宛如舊。 峭壁苔蘚濃,懸崖(一作「巖」。 )風雨驟。 巖隈□(《青田志》作「餘」。 )灌莽,□□(《青田志》作「壁畔」。 )空泉甃。 物是人已非,瑶潭淒□□(《青田志》作「懷獨漱」。 )(〖1〗案石刻詩前原署「諸暨縣令郭密之」七字。 〖2〗附《□使永嘉經謝公石門山作》一首〖《全唐詩》題作《永嘉經謝公石門山作》〗:「絕境〖《全唐詩》作「綿境」〗經耳目,未曾〖《全唐詩》、《青田志》並作「嘗」〗曠躋登。 一窺石門險,載〖《全唐詩》作再〗滌心神懵。 洞壑閟金澗,𢽽崖{股/皿}〖《全唐詩》、《青田志》並作「盤」〗石楞。 陰潭下羃羃,秀嶺上層層。 千丈瀑流𠹟〖《全唐詩》、《青田志》並作「蹇」〗,半溪風雨恆〖《全唐詩》作「絙」〗。 興餘志每愜,心遠道自弘〖《青田志》作「宏」〗。 乘軺廣儲佳〖《全唐詩》作「峙」,《青田志》作「偫」〗,祇命愧才能。 輟棹〖《全唐詩》作「櫂」〗周氣象,捫條歷騫崩。 忽如生羽翼,怳若將超〖《全唐詩》作「起」〗騰。 謝客今已矣,我來誰與朋? 」按詩前署「者暨縣令郭密之」七字。 詩末紀「時天寶八載冬仲月勒」九字。 《全唐詩》不記年月。 〖3〗阮元《兩浙金石志》:「右詩刻二種,在青田縣石門洞磨崖。 一《題石門山》,詩及前後題款年月凡十一行:一《永嘉懷古》,詩及題款凡八行,俱正書,徑寸。 嘉慶元年二月,臨海令華氏瑞潢過此摉出之。 按二詩《全唐詩》未載〖望按:《永嘉懷古》《全唐詩》未載,餘一首載在《補遺》卷,阮氏蓋未見耳〗邑志云:郭密之於天寶中令諸暨,建義津橋,築放生湖,溉田二千餘頃,民便之。 舊志止載後《懷古》詩,題作」石門山,而無前詩,未見石刻也。 〖4〗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郭密之五言詩二篇,皆刻於青田之石門洞崖壁,前人錄金石者皆未之及。 今芸臺中丞《兩浙金石記》始著之。 詩古淡近選體。 石門尚有徐嶠、張愿詩刻,皆開元天寶間人。 崖石鑱損,唯姓名僅存,詩句莫能辨識矣。 」〖5〗王尚賡雲舫跋:「右石門山唐郭密之詩刻拓本,乃余友芝庭以贈嘉興李金瀾先生者,先生最爲珍秘。 如阮宮保《兩浙金石志》亦載此詩刻。 其《永嘉懷古》詩計缺一十有一字,此拓僅缺二字。 又前詩「偫」,《兩浙金石志》作「仕」,後詩「棹」作「袒」、「守」作「壽」、「宛」作「定」,又《郡志》「伊」作「夙」、「詞」作「詩」、「崖」作「巖」,此拓一一明顯,俱爲核正,可不謂善本乎? 」)(〖6〗雷銑《重修青田縣志》:案前詩八行,行十三字,末行九字。 同治壬戌兵燹後石角斜泐,廑存八十四之。 第二行「𢽽」字。 《金石志》誤作「歌」。 後詩六行,行十七字,末行十五字,尚完好。 〖7〗贊寧《宋高僧傳》卷十七《唐越州焦山大曆寺神邕傳》:「天寶中,本邑郭密之請居法樂寺西坊」云云。 〖8〗馮煦《三修諸暨縣志》:「義津橋,在縣南二里。 放生湖,在安俗鄉,縣東北二里。 」)。

    郭密之 唐宋诗
  • 草庵歌

    吾結草庵無寶貝,飯了從容圖睡快。 成時初見茅草新,破後還將茅草蓋。 住庵人,鎮常在,不屬中間與內外。 人住處,我不住,世人愛處我不愛。 庵雖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體解。 上乘菩薩信無疑,中下聞之必生怪。 問此庵,壞不壞,壞與不壞主元在。 不居南北與東西,基上堅牢以爲最。 青松下,明窗內,玉殿朱樓未爲對。 納帔幪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 住此庵,休作解,誰誇鋪席圖人買。 迴光返照便歸來,廓達靈根非向背。 遇祖師,親訓誨,結草爲庵莫生退。 百年拋却任縱橫,擺手便行且無罪。 千種言,萬般解,祇要交君長不解。 欲識庵中不死人,豈離而今遮皮袋。 (見《景德傳燈錄》卷三十)。

    希遷 唐宋诗
  • 曜日頌

    見物明明絕見塵,聞聲浩浩亦非因。 宗師真示無聞見,未曉徒勞見月新。 (《祖堂集》卷十一。 )。

    慧救 唐宋诗
  • 山居雜詩九十首 其七○

    先生義皇上,與物同逶迤。 道伴雜然至,閑情示之希。 蒲團茶味足,明窗情話遲。 一室多入靜,相見亦何時。

    曹勛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