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中和初童謠

〔唐朝〕 不詳

黃巢走,泰山東,死在翁家翁。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望嶽

    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歘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昴。 紫蓋獨不朝,爭長嶫相望。 恭聞魏夫人,羣仙夾翱翔。 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歎問府主,曷以贊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杜甫 唐宋诗
  • 過宋氏五女舊居

    謝庭風韻婕妤才,天縱斯文去不迴。 一宅柳花今似雪,鄉人擬築望仙臺。

    竇常 唐宋诗
  • 遊俠篇

    洛陽麗春色,遊俠騁輕肥。 水逐車輪轉,塵隨馬足飛。 雲影遙臨蓋,花氣近薰衣。 東郊鬬雞罷,南皮射雉歸。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

    陳子良 唐宋诗
  • 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韻寄之

    雲中臺殿泥中路,既阻同遊嬾却還。 將謂獨愁猶對雨,不知多興已尋山。 纔應行到千峰裏,只校來遲半日間。 最惜杜鵑花爛熳,春風吹盡不同攀。

    白居易 唐宋诗
  • 弼公院問病

    一頭細髮兩分絲,臥見芭蕉白露滋。 欲令居士身無病,直待衆生苦盡時。

    劉言史 唐宋诗
  • 雜體詩 奉和魯望藥名離合夏月即事三首 二

    數曲急溪衝細竹,葉舟來往盡能通。 草香石冷無辭遠,志在天台一遇中。

    皮日休 唐宋诗
  • 七言 二十三

    龍精龜眼兩相和,丈六男兒不奈何。 九盞水中煎赤子,一輪火內養黃婆。 月圓自覺離天網,功滿方知出地羅。 半醉好吞龍鳳髓,勸君休更認彌陀。

    呂巖 唐宋诗
  • 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頌

    太上本來真,虛無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無身。 假名元始號,元始虛無老。 心源是元始,更無無上道。 七寶爲林苑,五明宮殿寬。 人身皆備有,不解向心觀。 三世諸天聖,相因一性宗。 一身無萬法,萬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無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裏,日月覺朦朧。 妙觀無靜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隨緣去,何時有出期。 生滅何時盡,相因浩劫來。 似環螻蟻轉,如轂碾塵埃。 誰言河海闊,深淺尚能知。 愛欲情無底,何年有出時? 水鳥及風林,咸歸一法音。 如何顛倒性,自起萬般心。 虛無含有象,有象復歸無。 心若分明了,知權呼有無。 無空空不空,無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無有,無無及有無。 虛心能不動,妙道自來居。 如人入黑暗,目覩又何曾。 若要分明見,須憑浩劫燈。 有相兼無相,迷惑終不知。 未能明覺性,安得決狐疑。 衆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謂宣宗旨,教令入妙門。 物向無中有,道從有裏無。 莫生無有見,迷執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纏如糾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虛無,虛無亦假呼。 若生無有見,終被法來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爲真,真法何曾得? 是空及是色,究竟總非干。 要認真空色,迴心向己難。 空色宜雙泯,不須舉一隅。 色空無滯礙,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虛性,虛心非妙音。 認他毫髮事,難得[自](目)由心。 一心觀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爲入妙門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決破疑惑網,有無都不干。 正心長自在,如[隼](準)入雲盤。 心靜六根清,六根隨性行。 性能無著物,邪障那邊生。 妙經無礙性,權立妙經名。 故爲衆生說,令教悟此經。 一真度一切,如檝濟橫流。 真性隨身有,勿於身外求。 傳教虛無理,世間散布行。 誦經能萬遍,其義自分明。 真性號神王,飛天無定方。 破邪能自外,堅固喻金剛。 靈童即正性,無染號真人。 威猛喻師子,名殊一法身。 諸天諸聖衆,無一亦無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衛。 語默及遊息,無生一念思。 忘形歸恍惚,神鬼不能窺。 正法度邪法,衆生見處偏。 若生無有見,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說偈,直爲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歸解脫門。 道非干視聽,視聽轉生疑。 應物臨機用,虛心即可知。 心疑隨萬境,隨境認心田。 道非有爲有,方名離種邊。 (《正統道藏》鳥字號)。

    司馬承禎 唐宋诗
  • 袁誇郎遇仙詩 誇郎詠花扇詩

    團扇畫方新,金花照錦茵。 那言燈下見,更值月中人。

    不詳 唐宋诗
  • 寄萬州崔使君

    時艱方用武,儒者任浮沈。 搖落秋江暮,憐君巴峽深。 丘門多白首,蜀郡滿青襟。 自解書生詠,愁猨莫夜吟。

    劉長卿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