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虞美人 六

〔唐朝〕 顧敻

少年豔質勝瓊英,早晚別三清。 蓮冠穩篸鈿箆橫,飄飄羅袖碧雲輕,畫難成。 遲遲少轉腰身嫋,翠靨眉心小。 醮壇風急杏枝香,此時恨不駕鸞皇,訪劉郎。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相和歌辭 從軍行

    向夕臨大荒,朔風軫歸慮。 平沙萬里餘,飛鳥宿何處? 虜騎獵長原,翩翩傍河去。 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 百戰苦風塵,十年履霜露。 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 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

    王昌齡 唐宋诗
  • 馬嵬行

    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 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 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 軍家誅戚族,天子捨妖姬。 羣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 低回轉美目,風日爲無暉。 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 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 屬車塵已遠,里巷來窺覰。 共愛宿妝妍,君王畫眉處。 履綦無復有,履組光未滅。 不見巖畔人,空見凌波襪。 郵童愛踪跡,私手解鞶結。 傳看千萬眼,縷絕香不歇。 指環照骨明,首飾敵連城。 將入咸陽市,猶得賈胡驚。

    劉禹錫 唐宋诗
  •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改月偶書所懷

    受脤新梁苑,和羹舊傅巖。 援毫動星宿,垂釣取韜鈐。 赫奕三川至,歡呼百姓瞻。 綠油貔虎擁,青紙鳳皇銜。 外壘曾無警,中廚亦罷監。 推誠人自服,去殺令逾嚴。 赳赳容皆飾,幡幡口盡鉗。 爲兄憐庾翼,選壻得蕭咸。 鬱倔咽喉地,駢臻水陸兼。 度橋鳴紺幰,入肆颺雲帆。 端月當中氣,東風應遠占。 管弦喧夜景,燈燭掩寒蟾。 酒每傾三雅,書能發百函。 詞人羞布鼓,遠客獻貂襜。 歌榭白團扇,舞筵金縷衫。 旌旗遙一簇,舄履近相攙。 花樹當朱閣,晴河逼翠簾。 衣風飄靉靆,燭淚滴巉巖。 玉斝虛頻易,金爐暖更添。 映鐶窺豔豔,隔袖見纖纖。 謝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 應憐郡齋老,旦夕鑷霜䫇。

    劉禹錫 唐宋诗
  • 八駿圖詩

    穆滿志空闊,將行九州野。 神馭四來歸,天與八駿馬。 龍種無凡性,龍行無暫捨。 朝辭扶桑底,暮宿崑崙下。 鼻息吼春雷,蹄聲裂寒瓦。 尾掉滄波黑,汗染白雲赭。 華輈本修密,翠蓋尚妍冶。 御者腕不移,乘者寐不假。 車無輪扁斵,轡無王良把。 雖有萬駿來,誰是敢騎者。

    元稹 唐宋诗
  • 題廬山山下湯泉

    一眼湯泉流向東,浸泥澆草煖無功。 驪山溫水因何事,流入金鋪玉甃中。

    白居易 唐宋诗
  • 新昌閑居招楊郎中兄弟

    紗巾角枕病眠翁,忙少閑多誰與同。 但有雙松當砌下,更無一事到心中。 金章紫綬堪如夢,皂蓋朱輪別似空。 暑月貧家何所有,客來唯贈北窗風。

    白居易 唐宋诗
  • 八月十五夜看月

    亭亭千萬里,三五復秋中。 此夕光應絕,常時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靜無風。 惆悵逡巡別,誰能看碧空。

    姚合 唐宋诗
  • 長相思 一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後主煜 唐宋诗
  • 石橋詠

    巨川橫廣路,□涉吟艱危。 巧思侔神□,經途變險戲。 石梁全架□,鐵鏁竟何□。 昔有黿鼉異,今看結構奇。 □□□□補,似迫□龍移。 跨水鼇峯見,凌虛鵬翼垂。 寧勞浮柱設,詎假造舟爲。 代久堤維固,年深砌不隳。 □虹常偃蹇,雲鴈□差池。 □物三方會,傳名四海□。 □鐫起花葉,模寫躍蛟螭。 □矗平踰砥,下穹圓甚規。 □如丹洞出,窓類白巖窺。 □鶴臨華表,詞人訪古碑。 □燕□□□,郢越亘南馳。 □□無濡足,千秋長□□。 (見《文物參攷資料》一九五七年第三期俞同奎作《安濟橋補充文獻》所附詩刻拓片。 )(〖1〗按石刻詩題下原署「趙州長史崔恂」。 《新唐書》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鄭州崔氏房有崔恂,杭州刺史清河男。 其從叔崔元綜,相武后朝,則恂當是中宗、玄宗時人。 又此詩刻後有魏州司功參軍劉義□《詶崔長史》詩一首,惜已漫漶不可得辨矣。 〖2〗俞同奎文謂此詩見趙縣安濟橋下所得石刻,同時另出一石,與詩石大小相同,後味殘文尚可辨認,錄如次:「□元八年九月□□□□□□李」於時□□□□□崔恂「任深州□史□□□還此橋過喜其壯麗命」舊詩云□志並七年春俞文考定「□元八年」應爲「經營元八年」,所出詩石爲崔恂開元七年在趙州時作,次年由深州重經此橋,序而刻石。 )。

    崔恂 唐宋诗
  • 送靈雲和尚頌(題擬)

    諦當恒然直古今,未徹見聞實甚深。 現現運轉三十載,春盡萎花未君心。 (《祖堂集》卷十九。 )。

    慧救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