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敦煌唐人詩集殘卷考釋

〔唐朝〕 王重民

右詩五十九首,鈔寫在伯二五五五卷,按其內容和編次,當是一個作者的詩集,可惜這個作者的姓名不可考了。 這五十九首詩所表現的時間和地點,是在某一年的冬天,作者被吐蕃所俘虜,從敦煌經過陽關的南面進入退渾國界,便折向東南行,第二年夏天到達青海。 在青海附近好像停留了一個較短的時期,到了秋天,又經過赤嶺、白水被挾到臨蕃。 在臨蕃,大約住了一年多的時間(從第二年秋住到第四年春)。 作者被吐蕃俘虜的年代,是可以根據上述行程作推測的。 從敦煌入退渾國,又經赤嶺到臨蕃,這些地方,正值短時期的被吐蕃侵擾或占據。 所以作詩的年代,不應早於走元七六○年放棄安西四鎮以前,也不能晚的七八五年敦煌陷蕃以後。 作者最後所經過和被囚繫的地方:赤嶺、白水和臨蕃,都在隴西郡的鄯城,赤嶺一向是唐蕃交界上互市的地方,還立有交界碑。 白水是唐兵駐守的地方,叫做綏戎職。 可是作者在白水看到的是「漢家封壘徒千所,失守時更歷幾春。 」「今時百草遍城陰,隤墉窮巷無人迹,獨樹狐墳有鳥吟」,則又應該是在鄯城陷蕃的時候。 按公元七四一年吐蕃曾攻陷鄯城的振武軍,七六三年,隴州全部陷入吐蕃。 所以,若作進一步的推求,這些詩頗有可能是七四一--七六三的二十二年間之內或稍前時代的作品。 作者「夢到沙州奉懷殿下」一詩很重要,也很難解。 因爲在封建時代對所「奉懷」的稱「殿下」不應是對將軍或主帥的稱呼,也不可能是皇帝,難解就在這個地方。 考《新唐書》卷八十《太宗諸子列傳》和卷二百十六《吐蕃列傳》,信安王李禕曾在七二七--九年間,奉詔與「河西隴右」諸軍攻吐蕃,拓地至千里,因此,我頗疑猜作者所奉懷的殿下,就是信安王李禕。 這一推測如不錯,則作者被俘的年代,度該是七二七--七六三年中間。 作者的身世,據《春日羈情》詩說「童身方剃削,弱冠導羣迷。 儒釋雙披玩,聲名獨見躋」。 《晚秋羈情》詩又說「悄焉獨立思疇昔,忽爾傷心淚旋滴。 常時游涉事文華,今日羈縲困戎敵」。 可見是一個學通儒釋,頗有文華的人,所以能夠被來到沙州的這位「殿下」「李禕」所賞識,叫他做了僧官或隨從官員。 但不幸被吐蕃所俘虜。 被俘的原因不明白,由於同時被俘的人不少,可能是以地方人民和僧道的代表資格,去與吐蕃軍議和,因而被虜的。 作者到了臨蕃好久,才知道被囚繫的當中有他幾個老朋友,只是「咫尺不相見」。 也是爲了「非論阻礙難相見,亦恐嫌猜不寄書」。 還有敦煌的一個押牙四寂,却不幸死在那裏了。 作者的思想並不高超,只是哭愁、哭病、思念家鄉,幾乎在每首詩裏都要「斷腸」。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雖說偶爾流露出了「觸槐常有志」的話,但接着就說「折檻爲無蹊」,所希望的只是逃跑,或者「縲絏儻逢恩降日」。 對朋友則坦直的說出「一介耻無蘇子節,數回羞寄李陵書」的話。 從這些表現,可以推斷作者只是一個軟弱文人(或僧人),並沒有什麼較明顯的民族思想和氣節。 但是就唐代吐蕃史料的缺乏來說,這些詩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可是,這個詩集爲什麼又傳到敦煌呢? 因此,頗疑作者終于脫離了吐蕃的縲絏,回到敦煌。 或者是信安王李禕等在恢復了鄯城失地(石堡城)的時候,把他們解放出來。 右詩十三首,格調均相似,除第一首外,又皆咏落蕃事,故可定爲一人作品。 第一首下題馬雲奇名。 作者殆即馬雲奇。 馬雲奇的年代和事迹無考。 把第一首《懷素師草書歌》和李白的《草書歌行》(《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卷八)相比較,可以推斷他是開元、天寶年間人,他的落蕃是在公元七八七年安西、北庭陷蕃以前,而不是在以後。 馬雲奇的詩格較高,風節亦烈。 當他被吐蕃拘繫的時候,他時常想到他和敵人的鬬争。 他惋惜的是「戰苦不成功」,所以懷念祖國以外,還常想「可能盡忠節,長遣困西戎」。 他的思想和節操似比前一佚名落蕃人高一等。 原載《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四年第二輯。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渔家傲

    幽鹭慢来窥品格。 双鱼岂解传消息。 绿柄嫩香频采摘。 心似织。 条条不断谁牵役。 粉泪暗和清露滴。 罗衣染尽秋江色。 对面不言情脉脉。 烟水隔。 无人说似长相忆。

    晏殊 宋词
  • 迷仙引

    春阴霁。 岸柳参差,袅袅金丝细。 画阁昼眠莺唤起。 烟光媚。 燕燕双高,引愁人如醉。 慵缓步,眉敛金铺倚。 嘉景易失,懊恼韶光改。 花空委。 忍厌厌地。 施朱粉,临鸾鉴,腻香销减摧桃李。 独自个凝睇。 暮云暗、遥山翠。 天色无情,四远低垂淡如水。 离恨托、征鸿寄。 旋娇波、暗落相思泪。 妆如洗。 向高楼、日日春风里。 悔凭阑、芳草人千里。

    关咏 宋词
  • 临江仙

    畴昔方壶游戏地,群仙步履相从。 明黄衫子御西风。 佩环金错落,羽葆翠璁珑。 骑鹄翩然归去路,吹箫横度青峰。 夜深河汉冷秋容。 前驱香十里,飘坠月轮东。

    李处全 宋词
  • 燕归梁

    楼外春风桃李阴。 记一笑千金。 翠眉山敛眼波侵。 情滴滴、怨深深。 当初见了,而今别后,算此恨难禁。 与其向后两关心。 又何似、□而今。

    石孝友 宋词
  • 沁园春

    速速修行,惜取身中,无价□珍。 把金乌玉兔,炉中炼用,阴阳造化,养就阳神。 虎啸龙吟丹田里,顶内时时仙乐声。 泥丸里,烹煎水火,铅汞成真。 夜来端坐澄心神。 见真人颜貌新。 用河车搬载,充开牛斗,星辰洁皎,光射分明。 服了刀圭功成后,自知道、仙班有姓名。 诸仙请,待玉皇宣至,朝拜三清。

    宋先生 宋词
  • 念奴娇

    快风收雨,正江城初霁,物华如许。 丽日融和春思好,是处莺啼燕语。 嫩绿成阴,落红堆绣,只恐春将暮。 园林清昼,看看又见飞絮。 太守无限风流,铃斋多暇,载酒郊原路。 几队旌旗光闪烁,鼓吹更翻新谱。 曲水流觞,兰亭修禊,俯仰成今古。 为君一醉,归时楼上初鼓。

    卢炳 宋词
  • 水调歌头

    九十九峰下,百二十年州。 西风吹起客梦,月满驿南楼。 影入天河左界,辰在寿星向上,还是去年秋。 要和木兰曲,载酒寿君侯。 天边信,云外步,去难留。 寿觞庭院依旧,已带别离愁。 离合锺情未免,行止关人何事,浪白世间头。 将相时来作,身健百无忧。

    魏了翁 宋词
  • 满江红

    午转槐阴,正炎暑、侵肌似醉。 问何处、披襟散发,解衣扬袂。 傍沼茅亭杨柳绿,倚崖草阁梧桐翠。 唤玉人、纤手掬清泉,生凉意。 开枕簟,浮瓜芰。 琼液浅,歌喉细。 对文禽雪鹭,助成幽致。 十顷碧莲潇洒国,万竿修竹清凉世。 算此时、情绪有谁同,吾侬自。

    刘学箕 宋词
  • 满江红

    为忆当时,沈醉里、青楼弄月。 闲想像、绣帏珠箔,魂飞心折。 羞向妲娥谈旧事,几经三五盈还缺。 望翠眉、蝉鬓一天涯,伤离别。 寻作梦,巫云结。 流别泪,湘江咽。 对花深两岸,忽添悲切。 试与含愁弹绿绮,知音不遇弦空绝。 忽窗前、一夜寄相思,梅花发。

    林正大 宋词
  • 渔父词・渔父

    离骚读罢怨声声。 曾向江边问屈平。 醒还醉,醉还醒。 笑指沧浪可濯缨。

    王谌 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