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太平興龍寺(題擬)

〔唐朝〕 崔融

昨度[匡](厈)山下,春鶯曉弄稀。 今來[湓](盆)水曲,秋鴈晚行飛。 國有文皇召,人慙謫傳歸。 迴行過梵塔,歷覽遍吳畿。 杏樹栽時久,蓮花刻處微。 南溪雨颯颯,東峴日輝輝。 瀑溜天童捧,香爐法衆圍。 煙雲隨道路,鶯鶴遠驂騑。 遠上靈儀肅,生公談柄揮。 一兹觀佛影,暫欲罷朝衣。 (此詩見《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十八陽」「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按《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九江府」十一「寺院」引《江州志》。 「太平興龍寺在虎溪,本晉東林寺。 太元九年桓伊置,法師慧遠道場也。 」又引《元一統志》:「東林禪寺,《舊志》載在州境,晉武帝太和十年建,唐號太平興龍寺,最爲廬山之古剎,寺有慧遠袈裟。 」《江州志》又謂寺有劉孝綽、孟浩然、李白、崔融、錢起、裴休、皇甫冉、杜荀鶴及樂天之詩。 此詩即自所引錄出。 〖1〗《吉石庵叢書》影印日本藏古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收此詩,題作《遊東林寺》。 首句作「昨度匡山下」,第三句作「今來湓水曲」,均可訂《大典》之誤,兹據改。 第十五句作「煙霞隨道路」。 又詩後附跋云:「元和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孫朝散大夫使持節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上柱國清河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能再刊勒。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望江南・忆江南

    毛发落,丹左运行阳。 胎色渐红阴渐小,推移岁运助乾刚。 育火养中央。 成物象,五岳辨微茫。 出入尚迟形尚小,晨昏天籁奏笙簧。 常饮玉壶浆。

    陈朴 宋词
  • 东坡引

    绿波芳草路。 别离记南浦。 香云翦赠青丝缕。 钗分金半股。 钗分金半股。 阳关一曲声凄楚。 惹起离筵愁绪。 梦魂拟逐征鸿去。 行云无定据。 行云无定据。

    杨冠卿 宋词
  • 小重山

    一见情怀便雅投。 尊前成密约,意绸缪。 已成行计理归舟。 空相忆,无计为伊留。 执别话离愁。 萦萦滋味恶,在心头。 而今无奈阻欢游。 些子事,此恨两幽幽。

    卢炳 宋词
  • 踏莎行

    星野涵辉,云峰环翠。 南园迎腊开梅蕊。 瑶台仙子笑相逢,金钗行里拼沈醉。 照乘骊珠,出闲天骥。 相随寿母多年纪。 春风侍宴宝花楼,五枝七叶都荣贵。

    李廷忠 宋词
  • 浪淘沙

    鹤外倚楼看。 云飐晴天。 天高鸡犬碍云关。 掉臂双仙留不彻,还任人间。 客佩振珊珊。 来贺平安。 年年直待卷灯还。 似是天公偏著意,占破春闲。

    魏了翁 宋词
  • 浣溪沙

    帘幕收灯断续红。 歌台人散彩云空。 夜寒归路噤鱼龙。 宿醉未消花市月,芳心已逐柳塘风。 丁宁莺燕莫匆匆。

    刘镇2 宋词
  • 洞庭春色・沁园春

    金柝声中,铁衣影里,仍旧上元。 况银花亸鬓,看承春色,蜡珠照坐,暖熟丰年。 宝月分明无缺玷,须洗尽黄云别看天。 无限意,且平开莲浦,小作桃源。 灯花夜来有喜,捷书便驰至军前。 响乐棚高处,何妨颂圣,体筵侧傍,仍与中贤。 不会山人行乐意,道刚把风花作事权。 言不尽,倩梅吹汉曲,莺答虞弦。

    吴泳 宋词
  • 临江仙

    不见仙湖能几日,尘沙变尽形容。 夜来月冷露华浓。 都忘茅屋下,但记画船中。 两岸绿阴犹未合,更须补竹添松。 最怜几树木芙蓉。 手栽才数尺,别后为谁红。

    刘克庄 宋词
  • 卜算子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 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岁月间中老。 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吴潜 宋词
  • 八声甘州

    问缠腰跨鹤,事如何,人生最风流。 怕江边潮汐,世间歧路,只是离愁。 白马青衫往事,赢得鬓先秋。 目送红桥晚,几番行舟。 兰珮空馀依黯,便南风吹水,人也难留。 但从今别后,我亦似浮沤。 敬亭上、半床琴月,记弹将、寒影落南州。 秋声里,塞鸿来后,为而登楼。

    陆叡 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