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臺朝士辭書府,鳯闕禪宗出帝京。 當堰雙林親惠遠,行過五老訪淵明。 白衣居士輕班爵,敗衲高僧薄世情。 引得病夫無外想,一身師事竺先生。 (見《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 十八陽。 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餘參閱本書卷三崔融詩附注。 此詩又見《吉石庵叢書》本陳舜俞《廬山記》卷四,原題甚長。 岑仲勉《唐方鎮年表正補》考證應爲裴坦作,是。 另詳《全唐詩續拾》卷三十二。 )。
无
其他无
〔唐朝〕 裴休
麟臺朝士辭書府,鳯闕禪宗出帝京。 當堰雙林親惠遠,行過五老訪淵明。 白衣居士輕班爵,敗衲高僧薄世情。 引得病夫無外想,一身師事竺先生。 (見《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 十八陽。 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餘參閱本書卷三崔融詩附注。 此詩又見《吉石庵叢書》本陳舜俞《廬山記》卷四,原題甚長。 岑仲勉《唐方鎮年表正補》考證應爲裴坦作,是。 另詳《全唐詩續拾》卷三十二。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初因彈劾死東川,又爲親情弄化權百口共經三峽水,一時重上兩漫天。 尚書入用雖旬月,司馬銜冤已十年。 若待更遭秋瘴後,便愁平地有重泉。
貌隨年老欲何如,興遇春牽尚有餘。 遙見人家花便入,不論貴賤與親疎。
軋軋弄寒機,功多力漸微。 惟憂機上錦,不稱舞人衣。
常聞嬴女玉簫臺,奏曲情深彩鳳來。 欲登此地銷歸恨,却羨雙飛去不回。
行行何處慰吟觀,負郭平湖萬頃寬。 兩寺鐘聲烟外聽,六朝山色鏡中看。 難追鷗鷺朋儔密,頗怪魚龍窟宅寒。 請濯塵纓自茲始,爲辭雲水向長安。
得誰釀法乃爾佳,連引數盃極口誇。 須臾忘物亦忘我,是非榮辱不可加。 兒童相隨拍手笑,阿翁醉也扶歸家。 平生故人趙半刺,遣騎折送園中花。 插花飲酒不待勸,夜如何其月欲斜。 倒著接蘺自起舞,笛聲趁拍鼓三撾。 陶陶兀兀意有得,小姬在傍雙髻丫。 驅令磨墨具紙筆,滿幅大草飛龍蛇。 婦云汝醉當止矣,明日酒醒不愧耶。
多年枉作風塵客,不問東西與南北。 只應好住便安身,聞舉汝身心似墨。
鄭子有書癖,對書百事忘。 頭亂不暇櫛,炙冷不暇嘗。 持此金石心,力求古文章。 吟哦屈宋作,蚤夜聲琅琅。 方揮却日戈,耻窺及肩牆。 不見今六年,所得非復常。 扁舟夜過我,劇論神激揚。 徐出二三篇,稊米於太倉。 已足起衰懦,黑絲生鬢霜。 使得盡見之,殆可鍼膏肓。 願子繼自今,勿惜傾錦囊。 因來數爲寄,歲晚慰所望。
堂前捉績子,力作忘朝餐。 鵝黄雪白相照耀,插茅作簇高如山。 蠢女採桑至煮繭,何暇膏沐梳髻鬟。 繅成蜀錦與楚縠,舞妹纏頭不論束。
山中綠玉樹,蕭灑向秋深。 小閣芬微度,書帷氣欲侵。 披懷清露曉,遇賞夕嵐陰。 珍重王孫意,天涯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