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把長條絆得人。 (《詩話總龜》二一《詠物門》引羅隱《績本事詩》。 按此處注出處引錄有誤。 《詩話總龜》此條原注云:「《唐宋詩》云羅隱作。 《續本事詩》。 」《唐宋詩》指宋初人編《唐宋類詩》。 《續本事詩》則爲吳處常子作,非羅隱作。 《全唐詩》卷六五七收作羅隱《柳》詩,另《甲乙集》卷三、《才調集》卷八、《文苑英華》卷三二四亦作羅詩。 因《續本事詩》成書之時較早,姑仍兩存之。 )。
无
其他无
〔唐朝〕 童漢卿
灞橋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把長條絆得人。 (《詩話總龜》二一《詠物門》引羅隱《績本事詩》。 按此處注出處引錄有誤。 《詩話總龜》此條原注云:「《唐宋詩》云羅隱作。 《續本事詩》。 」《唐宋詩》指宋初人編《唐宋類詩》。 《續本事詩》則爲吳處常子作,非羅隱作。 《全唐詩》卷六五七收作羅隱《柳》詩,另《甲乙集》卷三、《才調集》卷八、《文苑英華》卷三二四亦作羅詩。 因《續本事詩》成書之時較早,姑仍兩存之。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钧天奏,流韵满空明。 琪树玲珑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 相和八鸾鸣。
夕阳底尽,望楚天空阔,稀星帘幕。 暮霭横江烟万缕,照水参差楼阁。 两两三三,楼前归鹭,飞过栏干角。 霜风何事,绕檐吹动寂寞。 消散我已忘机,而今百念,灰了心头火。 对酒当歌浑冷淡,一任他懑嗔恶。 松竹园林,柳梧庭院,自有人间乐。 闲云休问,去来本是无著。
渡口唤扁舟,雨后青绡皱。 轻暖相重护病躯,料峭还寒透。 老大自伤春,非为花枝瘦。 那得心情似少年,双燕归时候。
踏碎九街月,乘醉出京华。 半生湖海,谁念今日老还家。 独把瓦盆盛酒,自与渔樵分席,说伊政声佳。 竹马望尘去,倦客亦随车。 听熏风,清晓月,韵梅花。 人家十万,说尽炎热与咨嗟。 只恐棠阴未满,已有枫宸趣召,归路不容遮。 回首江边柳,空著旧栖鸦。
策杖南山去。 到南溪、谁家宅院,欺人先渡。 羽扇徐麾童仆退,翠柳白沙西路。 帝赐我、阆风玄圃。 一片飞来红叶阔,细看来、上有双鸾句。 应念我,尘中住。 眼前儿女闲相语。 怪人间、禁烟时节,安排樽俎。 为道从来寒食好,且莫思量今古。 共绿水、春风鸥鹭。 望我壶天天未晚,记碧桃、花发闲庭户。 归到也,对花舞。
望关河、试穷遥眼,新愁似丝千缕。 刘郎豪气今何在,应是九疑三楚。 堪恨处。 便拚得、一生寂寞长羁旅。 无人寄语。 但吊麦伤桃,边松倚竹,空忆旧诗句。 文章事,到底将身自误。 功名难料迟暮。 鹑衣箪食年年瘦,受侮世间儿女。 君信否。 尽县簿高门,岁晚谁青顾。 何如引起。 任槎上张骞,山中李广,商略尽风度。
有信江头春色,无凭天上浮云。 白衣苍狗又何频。 岂是随风情性。 法受三千谪路,翻成万里思亲。 瓜洲中道不逢人。 谁寄江南春信。
老去光阴驶。 向西风、疏林变缬,残霞成绮。 尚喜暮年腰脚健,不碍登山临水。 算自古、英游能几。 客与桓公俱臭腐,独流传、吹帽狂生尔。 后来者,亦犹此。 篮舆伊轧柴桑里。 问黄花、没些消息,空篱而已。 赖有一般芙蓉月,偏照先生怀里。 且觅个、栏干同倚。 检点樽前谁见在,忆平生、共插茱萸底。 欢未足,饮姑止。
越山青断西陵浦。 一片密阴疏雨。 潮带旧愁生暮。 曾折垂杨处。 桃根桃叶当时渡。 呜咽风前柔橹。 燕子不留春住。 空寄离樯语。
尘拥妆台,翠闲歌扇,金井碧梧风陨。 听豆虫声小,伴寂寞、冷逼莓墙苍润。 料凄凉宋玉,悲秋恨、此际怎忍。 莲塘风露,渐入粉艳,红衣落尽。 勾引。 记舞歇弓弯,几度柳围花阵。 酒薄愁浓,霞腮泪渍,月眉香晕。 空对秦镜尚缺,暗结回肠寸。 念纤腰柔弱,都为相如瘦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