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四人簪白筆,一門三鎮擁朱幡。 (見《輿地紀勝》卷一五四《潼川軍》引《潼川舊記》引《鮮于叔明神道碑》載)(按:《舊唐書》卷一二二《李叔明傳》謂「大曆末,有閬州嚴氏子上疏」云云,因知此二句詩作者,爲大曆末人。 )。
无
其他无
〔唐朝〕 嚴氏
三院四人簪白筆,一門三鎮擁朱幡。 (見《輿地紀勝》卷一五四《潼川軍》引《潼川舊記》引《鮮于叔明神道碑》載)(按:《舊唐書》卷一二二《李叔明傳》謂「大曆末,有閬州嚴氏子上疏」云云,因知此二句詩作者,爲大曆末人。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尽日凭高目,脉脉春情绪。 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 烟光淡荡,妆点平芜远树。 黯凝伫。 台榭好、莺燕语。 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 奈阻隔、寻芳伴侣。 秦楼凤吹,楚馆云约,空怅望、在何处。 寂寞韶华暗度。 可堪向晚,村落声声杜宇。
娇香淡染胭脂雪。 愁春细画弯弯月。 花月镜边情。 浅妆匀未成。 佳期应有在。 试倚秋千待。 满地落英红。 万条杨柳风。
细风微揭碧鳞鳞。 绣帏深。 不闻声。 时见推帘,笼袖玉轻轻。 不似绮楼高卷幔,相指点,总分明。 斜湾丛柳暗阴阴。 且消停。 莫催行。 只恨夕阳,虽好近黄昏。 得到钗梁容略住,无分做,小蜻蜓。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花拥鸳房。 记驼肩髻小,约鬓眉长。 轻身翻燕舞,低语转莺簧。 相见处,便难忘。 肯亲度瑶觞。 向夜阑,歌翻郢曲,带换韩香。 别来音信难将。 似云收楚峡,雨散巫阳。 相逢情有在,不语意难量。 些个事,断人肠。 怎禁得恓惶。 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
好思量。 正秋风、半夜长。 奈银缸一点,耿耿背西窗。 衾又凉。 枕又凉。 露华凄凄月半床。 照得人、真个断肠。 窗前谁浸木犀黄。 花也香。 梦也香。
竹翠藏烟,杏红流水归何处。 透帘穿户。 更洒黄昏雨。 织锦题书,谁寄愁情去。 浑无绪。 绿杨千缕。 不似真眉妩。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沈沈无暑。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领青油车骑出郊坰,来游晋龙山。 喜水天澄霁,稻畦镰净,榆塞戈闲。 登高谩酬佳节,一笑破苍颜。 剩泛茱萸菊,杯莫留残。 休说参军往事,意当时凝眺,不到长安。 赖座间小异,豪气眇尘寰。 到如今、祗成佳话,记封姨、曾荐众宾欢。 吾曹事,有如此酒,要共弹冠。
莫怪钱神容易致,钱神尽是愚夫。 为何此鬼却相於。 只因频展义,长是泣穷途。 韩氏有文曾饯汝,临行慎莫踌躇。 青灯双点照平湖。 蕉船从此逝,相共送陶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