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還丹口訣

〔唐朝〕 爾朱翺

置天立地混沌分,造化含花處處焚。 一陰一陽乃成道,秋石蒼蒼浪子孫。 玄武朱雀明前路,湧泉真汞守乾坤。 鼎鼎製鉛成寶物,姹女藏頭不肯出。 十二葫中紫河車,四十二氣烈仙窟。 顏如玉,貌如霜,棗葉雄朱修修畢。 手摶日月入爐中,炎炎赫赫魂不失。 非濟凡間飢凍疾,不如學道急須出。 水煑冥冥白虎身,獸鑪上下兩莫測。 大象不遊於兔穴,大悟不拘於小節,迷者心差皆總失。 非傳下界盲瞽人,滅族亡身不可出。 六謌六謌,爾翺已去往蓬萊,白日霞仙,今古密鶴,叫前程,洞庭湖,禮我聖祖爲留術。 去無聲,甘如蜜,一七二七七萬畢。 開鑪忽見火一團,光彩炎炎赫赫奕。 雖濟凡間飢凍疾,不如訪道棲金室。 (《大還丹照鑑》)(按:《十國春秋》卷四七:「爾朱先生,成都人也。 字通微,亦號歸元子。 唐僖宗時隱鍊於金雞關下石室。 居久之,有異人與藥一丸,且戒曰:『子見浮石而服之,仙道成矣。 』自是遇石必投之水間,視其浮沉。 人皆笑以爲狂。 一日遊峽上,有叟艤舟相待,叩其姓氏,對曰:『涪州石姓也。 』遂豁然悟曰:『異人浮石之言,斯其應乎? 』因服藥輕舉而去。 時天復末年也。 先生有《還丹歌》傳於蜀中。 」應即此人。 此詩應即《還丹歌》。 《大還丹照鑑》作者爲後蜀廣政間人,故得以收錄之。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石宮四詠 四

    石宮冬日煖,煖日宜溫泉。 晨光靜水霧,逸者猶安眠。

    元結 唐宋诗
  • 蕭史圖歌

    霜綃數幅八月天,綵龍引鳳堂堂然。 小載蕭僊穆公女,隨仙上歸玉京去。 仙路迢遙煙幾重,女衣清淨雲三素。 胡髯毿珊雲髻光,翠蕤皎潔瓊華涼。 露痕煙跡漬紅貌,疑別秦宮初斷腸。 此天每在西北上,紫霄洞客曉煙望。

    鮑溶 唐宋诗
  • 寒夜文讌潤卿有期不至

    草堂虛灑待高真,不意清齋避世塵。 料得焚香無別事,存心應降月夫人。

    皮日休 唐宋诗
  • 山寺寓居

    高臥東林最上方,水聲山翠剔愁腸。 白雲送雨籠僧閣,黃葉隨風入客堂。 終去四明成大道,暫從雙鬢許秋霜。 披緇學佛應無分,鶴氅談空亦不妨。

    徐夤 唐宋诗
  • 宮詞百首 十一

    遶殿鉤欄壓玉階,內人輕語凭蔥薹。 皆言明主垂衣理,不假朱雲傍檻來。

    和凝 唐宋诗
  • 酒泉子

    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 假山西畔藥闌東,滿枝紅。 旋開旋落旋成空,白髮多情人更惜。 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

    司空圖 唐宋诗
  • 迴波樂 六十八

    我本野外夫,不能恒禮則。 爲性重任真,喫著隨所得。 既與萬物齊,方(項校「於」)□(張錫厚撥補「中」字)守靜默。 一身逢太平,五內無六賊。 (見斯四二七七卷,轉錄自《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四年第二輯刊張錫厚《斯四二七七殘卷考釋》。 )(按:斯四二七七卷,原無作者名。 張錫厚初擬題爲梵志體詩。 後經與蘇藏列一四五六卷重新綴合,確定此卷亦應爲王梵志詩,今從其說收入。 )。

    王梵志 唐宋诗
  • 繼前韵督敦仁和詩

    摳衣幸毎躡膺門,了了慙非孔氏孫。 麈尾既容聞吐屑,毫端合許見摛雲。 羲皇况已傲彭澤,屈宋安能過廣文。 白璧一雙如見擲,解貂准擬換融樽。

    歐陽澈 唐宋诗
  • 句 其二二

    淅淅寒流漲淺沙。

    宋祁 唐宋诗
  • 金剛隨機無盡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其七

    欲知親切處,必定無本據。 忽然言不會,勘破面壁覷。

    釋印肅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