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爲父又爲君。 清靜麗明爲順吉,昏暗陰散缺忠臣,諂佞近王庭。
无
其他无
〔唐朝〕 易靜
天之道,爲父又爲君。 清靜麗明爲順吉,昏暗陰散缺忠臣,諂佞近王庭。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序迫歲陰,日躔星紀。 爰稽茂典,聿崇清祀。 綺幣霞舒,瑞珪虹起。 百禩垂裕,萬靈薦祉。
君不見徐卿二子生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 孔子釋氏親抱送,竝是天上麒麟兒。 大兒九齡色清澈,秋水爲神玉爲骨。 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 吾知徐公百不憂,積善衮衮生公侯。 丈夫生兒有如此二雛者,名位豈肯悲微休。
路過章臺氣象寬,九重城闕在雲端。 煙含上苑沈沈紫,雪露南山悚悚寒。 綺陌已堪騎寶馬,綠蕪行即彈金丸。 灞川南北真圖畫,更待殘陽一望看。
濯水經何日,隨風故有人。 綠衣猶偪畫,丹頂尚迷真。 暗澹雲沈古,青蒼蘚剝新。 暎襟知惹淚,侵韉想縈塵。 掣曳無由睹,流傳久自珍。 武威應認得,牽挽幾當春。
林慮雙童長不食,江郎三子夢還家。 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來往共烟霞。 (《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一○一六《衢州府部》、《山川典》卷一三○《江郎山部》)。
切脈定知生死路,但向止濇中取。 看取濇脈喻止代,此是死期之大槩。 濇脈喻外有形證,未可斷他殂大命。 若無形證與代同,尺部見之皆死定。 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賢推定五般土。 陽土須知不過陰,陰土遇陽當細數。 四季中央戊己同,萬物憑土以爲主。 孤陽寡陰即不中,譬取鰥夫及寡婦。 假如申年腎代止,十投一歲分明主。 尺部失主鬼稱尊,其人子年夏季死。 鬼賊脈在一年內,此事人間盡稱會。 春得肺脈死庚辛,愚者反嫌藥不對。 叔和謌訣精微,但何其中尋取義。 尺部伏似樹無根,陰毒傷寒合其類。 回陽着文後仍看,切骨若無堪下淚。 若人六脈動搖搖,又怕其中無胃氣。 屋漏雀啄惡見脾,餘部見之皆不畏。 死期常例有多門,彈石解索須細論。 此候不逾於一季,姻親泣送葬孤墳。 鰕遊若也及魚翔,一氣之期即不長。 十五日中尋鬼賊,水一火二木三量。 金四土五數已實,各隨部位好參詳。 每季土王十八日,此法古今永無失。 黃帝一法四分三,一法亦云三十日。 隨分遠近各不同,藏在玉函誇祕密。 唯有傷寒最無定,汗吐下後脈須靜。 忽然相反即難醫,外邊有怕乖形證。 脈息至少冷虛憊,至多熱壅水爲怪。 補虛瀉實更仍前,見此分明還可駭。 上醫四事盡須諳,脈病證治要相參。 有一乖違難措手,此即難醫大不堪。 更有久病及暴病,大都要知消詳慣。 久病脈變即不中,死候當須宜早辨。 暴病脈變亦多端,或善或惡依法看。 脈病相違即不效,要知大命必須𢬵。 關前爲陽關後陰,婦人反此是冠簪。 乘凌覆溢相侵奪,榮衛調和理更深。 欲識童男與童女,訣在寸關幷尺裏。 自然緊數甚分明,都緣未散精華氣。 小兒脈氣似大人,老少相違即不起。 本經自病最難醫,縱療何年有瘥時。 間藏七傳無外證,強將元散與扶持。 傷寒中風自難看,指下逢之脈繚亂。 合吐即瀉即非良,汗脈見時須發汗。 雖然得汗狀如珠,密密鋪排在病軀。 此候不堪休胗脈,其人朝夕命疕殂。 但於弦鈎毛石中,此狀見之當病劇。 徒誇五色大還丹,若願痊除空費力。 更有死脈多般樣,難經細說那志向,從上損下死即遲,死脈多從下損上。 連傳五臟死疾時,一朝炁少志調養。 再損之時促命期,如逢真箇堪惆悵。 病候脈狀多中取,要知大抵開門戶。 有一乖違即不中,但看強者推爲主。 復有久病更難看,或與健人脈一般。 忽然加至脈飜雙,結托尋衣好買棺。 若遇風疾及勞疾,妙法看時如抵聖。 風疾脾緩空費力,勞極心數命難存。 風疾無令脈至遲,勞疾至多藥無應。 傷寒中風得死脈,但將真藥與瓷闘。 藥靈病退脈須和,脈若準前命難救。 如此定知生死期,可作醫家箕本柄。 若能指下悟元機,便是靈臺掛明鏡。
鳥掠琴弦穿靜院,吏收詩草下閒庭。
簪纓萬國拱堯雲,遥認霏烟靄帝閽。 始聽嵩呼徧夷夏,便知孝治感乾坤。 鳳飛一札蟠桃宴,花覆千官湛露恩。 歷數在躬無紀極,垂衣請頌有虞尊。
得喪略相當,幽居氣味長。 五窮雖偃蹇,二豎已奔忙。 出甑桃花輭,傾瓢竹葉香。 語君真富貴,不是傲羲皇。
宦途到處不黔突,惟有劍南縻歲月。 屢遊老澤蒼玉嶂,疑是虛皇白銀闕。 松肪擣麨具晨餐,槲葉作衣勝短褐。 泥飲不容繁杏落,浩歌常送寒蟬沒。 水邊洞口適有遇,握手一言換凡骨。 少陵老子未識真,欲倚黄精除白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