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僧問隨色摩尼珠頌

〔唐朝〕 文益

摩尼不隨色,色裏勿摩尼。 摩尼與衆色,不合不分離。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幸華嚴寺

    雲散晴山幾萬重,煙收春色更沖融。 帳殿出空登碧漢,遐川俯望色藍籠。 林光入戶低韶景,嶺氣通宵展霽風。 今日追遊何所似,莫慙漢武賞汾中。

    宣宗皇帝 唐宋诗
  • 和牛相公溪醉歌見寄

    脫屣將相守沖謙,唯於山水獨不廉。 枕伊背洛得勝地,鳴臯少室來軒簷。 相形面勢默指畫,言下變化隨顧瞻。 清池曲榭人所致,野趣幽芳天與添。 有時轉入潭島間,珍木如幄藤爲簾。 忽然便有江湖思,沙礫平淺草纖纖。 怪石釣出太湖底,珠樹移自天台尖。 崇蘭迎風綠泛豔,坼蓮含露紅𧞋襜。 脩廊架空遠岫入,弱柳覆檻流波霑。 渚蒲抽芽劒脊動,岸荻迸笋錐頭銛。 攜觴命侶極永日,此會雖數心無厭。 人皆置莊身不到,富貴難與逍遙兼。 唯公出處得自在,決就放曠辭炎炎。 座賓盡歡恣談謔,媿我掉頭還奮髯。 能令商於多病客,亦覺自適非沈潛。

    劉禹錫 唐宋诗
  • 奉和同太子監守違戀

    儲禁銅扉啓,宸行玉軑遙。 空懷壽街吏,尚隔寢門朝。 北首瞻龍戟,塵外想鸞鑣。 飛文映仙榜,瀝思叶神飆。 帝念紆蒼璧,乾文煥紫霄。 歸塘橫筆海,平圃振詞條。 欲應重輪曲,鏘洋韻九韶。

    薛元超 唐宋诗
  • 曲江感秋

    沙草新雨地,岸柳涼風枝。 三年感秋意,幷在曲江池。 早蟬已嘹唳,晚荷復離披。 前秋去秋思,一一生此時。 昔人三十二,秋興已云悲。 我今欲四十,秋懷亦可知。 歲月不虛設,此身隨日衰。 闇老不自覺,直到鬢成絲。

    白居易 唐宋诗
  • 早發潛水驛謁郎中員外

    半床秋月一聲雞,萬里行人費馬蹄。 青野霧銷凝晉洞,碧山煙散避秦溪。 樓臺稍辨烏城外,更漏微聞鶴柱西。 已是大仙憐後進,不應來向武陵迷。

    胡曾 唐宋诗
  • 兵要望江南 太乙式第二十七(本門中「太乙」二字,辛本、川本皆作「天乙」○三十一首) 三十

    死門上,攻戰莫(辛本、川本作「要」)逢之。 出臘(辛本、川本作「獵」)更宜朝北(辛本、川本作「此」)向,若還征戰賊亡威(辛本、川本作「滅」),決勝要逢之。

    易靜 唐宋诗
  • 送明州章從事

    東國有嘉招,歸心越絕遥。 幾程淮蚌月,一信海鰌潮。 蓮渚熏談席,霞天認賦標。 時平軍版息,麗藻入雲謠。

    宋庠 唐宋诗
  • 浄遠亭午望二首 其一

    城外春光染遠山,池中嫩水漲微瀾。 回身小却深簷裏,野鴨雙浮欲近欄。

    楊萬里 唐宋诗
  • 青原祖燈監寺屢問予久不入山寫真戲題

    欲作青原掛搭僧,傳聞米價逐時增。 繞腰三篾非難事,空腹何能念葛藤。

    周必大 唐宋诗
  • 送曾無玷寺丞守池陽

    我朝衣冠盛,名家數三曾。 南豐暨贛川,後起參溫陵。 邇來螺川族,駸駸著簪纓。 春風鴈塔中,參差見姓名。 君才素穎出,健筆隨縱橫。 江右兩壯縣,談笑政已成。 河陽桃李花,武城絃歌聲。 入朝八九載,去擁池陽旌。 年家有舊好,一見意氣傾。 更因劉御史,爲君寫先銘。 去年叨省郎,君亦轉爲丞。 中都但交謁,名紙空毛生。 惟因候賓廡,接膝傾交情。 分陰尤可惜,翻恐倒屣迎。 阿連幸爲寮,庶幾多合并。 寧知成勇退,拂袖尋歸程。 秋浦素簡靜,不足煩公行。 要當試盤錯,才刃新發硎。 似聞有劇部,或已薦長卿。 君其少停驂,有詔來皇扃。

    樓鑰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