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生死歌訣 三

〔唐朝〕 杜光庭

浮弦多是風頭痛,積聚體疼胸膈噎。 緊實號爲寒熱證,澁瀉煩燥小便澁。 芤脈蓋因陽耗散,鼻衂無時精炁竭。 脈沉兼优是重陰,氣刺胸膨癥塊結。 風寒相傳脈浮遲,外受寒邪內風熱。 肺受風寒痰欬嗽,左手見之心戰佚。 弱而兼濡是陽虛,汗出憎寒炁羸劣。 風濕風溫及濕溫,脈候交差要分別。 汗無重汗耳無知,妄語無瘖各部委是暍。 洪數脈來陽氣盛,目赤舌乾唇破裂。 浮而兼緊腎之虛,溫助寒邪益精血。 陽絕尺中脈細微,針灸勿令精炁絕。 促結代脈是脾虛,若見之時難救得,女人尺中須要盛,浮細沉遲是虛證。 忽然胗得寸中盈,六部無邪身有孕。 童女童男何以別?須看天真無損缺。 大凡童子脈來沉,童女尺中洪拍拍。 男子婦人精血衰,假饒覆溢脈無回。 一呼四至爲平脈,一呼一至死相催。 傷寒舌黑洗不紅,藥洗分明定吉凶。 汗若脈和無惡候,脈如躁疾命將殂。 中風目閉口開者,喉中拽鋸炁不敷。 脈若洪弦由可救,浮大多應命不甦。 男女五勞洪數脈,定知不久炁長吁。 大抵七表八裏脈,相連九道作程途。 表裏脈分輕重病,九怪傳來病不舒。 胗脈要分輕與少,始知生死可枝梧。 浮洪短促爲陽弱,沉細兼長陰有餘。 如此分張輕重斷,豈同俗眼一凡夫。 六部鬼賊是如何,造化陰陽事更多。 心火怕逢沉滑脈,肺金猶怕浮洪克。 唯有脾元惡木侵,四時寄旺本無形。 甲乙最嫌金炁重,腎中脈緩水無盈。 一位克重當須斷,二位克重却分輕。 三位克時難救療,縱然暫醒必歸冥。 水火相臨分上下,金木相侵事必凌。 水土二宮俱要靜,一宮有克少安寧。 高士要知刑克賊,孰能考究記心經。 春怕庚辛秋惡候,夏嫌水氣火相刑。 刑剋只分輕與重,自然切脈甚精明。 左手胗得重病脈,右手脈候却調勻。 只斷脈中須應病,故知命脈得和平。 假此一例餘倣此,醫門學者要勞心。 (以上三首均見《宛委別藏》影寫本杜光庭《廣成先生玉函經》。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詠飲馬

    駿骨飲長涇,奔流灑絡纓。 細紋連噴聚,亂荇繞蹄縈。 水光鞍上側,馬影溜中橫。 翻似天池裏,騰波龍種生。

    太宗皇帝 唐宋诗
  •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 一

    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 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

    杜甫 唐宋诗
  • 欸乃曲五首 二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 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元結 唐宋诗
  • 同太常尉遲博士闕下待漏

    沈沈延閣抱丹墀,松色苔花顥露滋。 爽氣曉來青玉甃,薰風宿在翠花旗。 方瞻御陌三條廣,猶覺仙門一刻遲。 此地含香從白首,馮唐何事怨明時。

    楊巨源 唐宋诗
  • 雜歌謠辭 古歌

    落葉流風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開。 水精簾外金波下,雲母窗前銀漢迴。 玉階陰陰苔蘚色,君王履綦難再得。 璇閨窈窕秋夜長,繡戶徘徊秋月光。 燕姬綵帳芙蓉色,秦子金爐蘭麝香。 北斗七星橫夜半,清歌一曲斷君腸。

    沈佺期 唐宋诗
  • 別道者

    自君入城市,北邙無新墳。 始信壺中藥,不落白楊根。 如何忽告歸,蕣華還笑人。 玉笙無遺音,悵望緱嶺雲。

    劉駕 唐宋诗
  • 皇恩寺(題擬)

    睿(別本作「廣」)澤潭來數百年,海山高處有祇園。 禪林自是三三(別本作「山」)界,塵世誰知十二門。 詩客迢迢尋義路,禪翁特特(別本作「轉」)起談軒。 香爐頂上垂東注,萬派分明出一源。 (見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淳熙三山志》卷三五,所注別本指上海圖書館藏清紅格抄本。 原署作者爲「潘誠」,今從《全唐詩》以咸爲正名。 )。

    潘咸 唐宋诗
  • 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沈吟碧雲間。 句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李白 唐宋诗
  • 送十二歲童兒

    男兒十二有如此,不減當年人姓甘。 避寇春風更春雨,舉家江北又江南。 藜羹脫粟依僧飯,斷簡殘編近佛龕。 我亦從來識英物,夜深應與阿戎談。

    釋慧空 唐宋诗
  • 溪上望居人有感

    溪上居人三兩家,竹籬斜插倚蒹葭。 清流日暖魚飛浪,靜渚輕煙鳥印沙。 鱠落霜刀分綵縷,酒傾玉碗泛瓊花。 因思故國園林約,默數歸期定不賒。

    馮時行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