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長干曲四首 一

〔唐朝〕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早發

    有求常百慮,斯文亦吾病。 以茲朋故多,窮老驅馳幷。 早行篙師怠,席挂風不正。 昔人戒垂堂,今則奚奔命。 濤飜黑蛟躍,日山黃霧映。 煩促瘴豈侵,頹倚睡未醒。 僕夫問盥櫛,暮顏靦青鏡。 隨意簪葛巾,仰慙林花盛。 側聞夜來寇,幸喜囊中淨。 艱危作遠客,干請傷直性。 薇蕨餓首陽,粟馬資歷聘。 賤子欲適從,疑誤此二柄。

    杜甫 唐宋诗
  • 送從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 四

    牢山望斷絕塵氛,灩灩河西拂地雲。 誰見魯儒持漢節,玉關降盡可汗軍。

    趙嘏 唐宋诗
  • 美人嘗茶行

    雲鬟枕落困春泥,玉郎爲碾瑟瑟塵。 閑教鸚鵡啄窗響,和嬌扶起濃睡人。 銀瓶貯泉水一掬,松雨聲來乳花熟。 朱脣啜破綠雲時,咽入香喉爽紅玉。 明眸漸開橫秋水,手撥絲簧醉心起。 臺時却坐推金箏,不語思量夢中事。

    崔珏 唐宋诗
  • 耗磨日飲

    春來半月度,俗忌一時閑。 不酌他鄉酒,惟堪對楚山。

    張說 唐宋诗
  • 後記

    右《全唐詩補逸》二十卷。 是稿初印於丙子歲(一九三六年),當時收詩止二百七十有奇,暫分七卷,名曰《全唐詩補逸初稿》。 稱《初稿》者,蓋欲賡揚裒集,期畢功釐定於他日也。 其明年而蘆溝變起,舉家流徙,奔走萬里,藏書既失,舊業盡廢,甯居之不遑,奚論撰輯。 荏苒八載,抗戰勝利,始得復返金陵。 顧政敝民窮,生事維艱,丁彼衰世,徒知騰議於私室,已無心於學問矣。 及己丑歲(一九四九年)而雄旆南指,落葉東飄,日出曜景,積瘴煙銷,慶堯宇之得蘇,見山河之重締,薄海同歡,余寧獨異? 自來南師,將三十年矣,生計豐足,心神怡暢,得黨政之關懷,承師友之相勉,於教學之餘,復得游心翰府,繼事蒐聚,雖四凶逞虐之日,猶未嘗或輟。 積之既久,漸成卷帙,略加編次,合之舊稿,得詩近八百篇,離爲二十卷,仍其名曰《全唐詩補逸》。 自維頭白齒脫,精力有竭,而唐詩散佚,遠不止外,倘假我以年,其增輯續補,願待來日,則茲編雖稱《全唐詩補逸》,仍以初稿目之可耳。 惟昔丙子舊稿,收韋莊《秦婦吟》一首,又曾錄《雲謠集雜曲子》三十首及無名氏詞等爲一卷,今王重民氏《敦惶曲子詞集》及《補全唐詩》既悉數絬刊矣,故從刪。 又《全唐詩》以日人朝衡及新羅公主金真德等雜於唐詩人之列,茲編則集日人及新羅人之與唐土人士有交往酬唱者,各自成卷,標以「友邦」之目,附於編末,意欲存當時文化交流之跡云爾。 此則有異於《全唐詩》體制者。 值茲付印之際,畧記前後過程如此。 戊午歲(一九七八年)秋,孫望記於南京師範學院。

    孫望 唐宋诗
  • 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絕 其一二

    幾許椎埋盡把耡,而今戶戶偃犀渠。 太平無象從何見,一夜春風長碧蔬。

    劉子翬 唐宋诗
  • 雨後出郊二首 其二

    扶輿穿密竹,度彴過前溪。 霽色煙橫野,春聲水繞畦。 映山行白鷺,遷木韵黄鸝。 客裏貪幽事,歸時日已西。

    范浚 唐宋诗
  • 次韻何子應留詩爲別 其六

    蘭若生祠付百年,曾將秀筆紀夤緣。 涪江口口歌遺愛,碑版懸知四裔傳。

    王灼 唐宋诗
  • 浄遠亭午望二首 其一

    城外春光染遠山,池中嫩水漲微瀾。 回身小却深簷裏,野鴨雙浮欲近欄。

    楊萬里 唐宋诗
  • 送王介甫知毗陵

    吳牛常畏熱,吳田常畏枯。 有樹不蔭犢,有水不滋䅳。 孰知事春農,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縣官,堂上怒奮鬚。 縣官促里長,堂下鞭扑俱。 不體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問彼爲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請郡去,預喜民將蘇。 每觀二千石,結束辭國都。 絲韉加錦緣,銀勒以金塗。 兵吏擁後隊,劍撾盛前驅。 君又不若此,革轡障泥烏。 欵行問風俗,低意騎更駑。 下情靡不達,略細舉其麤。 曾肯爲衆異,亦罔爲世趨。 學詩聞已熟,愛棠理豈無。

    梅堯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