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山方聯延,伊水纔明滅。 遙見入楚雲,又此空館月。 紛然馳夢想,不謂遠離別。 京邑多歡娛,衡湘蹔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發。 豈惟長思君,日夕在魏闕。
无
其他无
〔唐朝〕 王昌齡
汝山方聯延,伊水纔明滅。 遙見入楚雲,又此空館月。 紛然馳夢想,不謂遠離別。 京邑多歡娛,衡湘蹔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發。 豈惟長思君,日夕在魏闕。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一雁過連營,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處?半夜起邊聲。
天壇雲似雪,玉洞水如琴。 白雲與流水,千載清人心。 君攜布囊去,路長風滿林。 一入華陽洞,千秋那可尋。
吟登蕭寺旃檀閣,醉倚王家玳瑁筵。 遠遠朝宗出白雲,方圓隨處性長存。
長信梨花暗欲棲,應門上鑰草萋萋。 春風吹花亂撲戶,[班]絕車聲不至啼。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師。 欣同八景會,更叶九丹時。 鸞鶴遙煙境,江山渺別思。 當遷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以上三首幷見《正統道藏》本元劉大彬撰《茅山志》卷二)(按:據同書同卷附玄靜先生等表奏,前二詩中之一首爲天寶十載九月十四日由內侍袁思藝宣勑。 又玄靜先生即李含光,爲茅山宗第十三代宗師,事跡詳《顏魯公文集》卷七《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 〖1〗《輿地紀勝》卷十七《建康府》「碑記」云:「《賜李煉師詩詔》,唐道士任良友書。 玄宗所賜詩,凡三首,貞元十四年刻石。 在茅山。 」)。
天之道,哀響又兼鳴。 此處必主興王道,異謀革位少良臣,年內見其因。
華山薄遊者,玄髮當青春。 道德同仙吏,尊卑即丈人。 縣城俯京路,獲見官舍裏。 淹留瓊樹枝,謔浪春泉水。 昔余在天目,總角奉遊從。 寒暑遞來往,今復蓮花峰。 別情無遠近,道別方愁予。 孰想古人言,乃知悲風雨。
爲僧𠜾剞,與世支離。 目瞳青炯炯,頭髮白絲絲。 劫空有句,真得無師。 借功分照用,借位解提持。 萬像森羅一音說,何須特地挂唇皮。
凌雲細路險可遵,稍從飛錫攀嶙峋。 烏巢崔嵬寄林莽,蟻穴細碎嚴君臣。 震開樓閣一彈指,俯覽世界千微塵。 人間劫火變滅盡,此地獨與湖山新。
小閣誰懷畎畝情,遥瞻天日眼增明。 平生憂國丹心在,一飯思君血淚橫。 豊沛功臣真有種,并汾壯士素蜚聲。 區區問舍求田者,應被元龍一笑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