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送劉十五之郡

〔唐朝〕 王昌齡

平明江霧寒,客馬江上發。 扁舟事洛陽,窅窅含楚月。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登高回乘月尋僧

    插鬢茱萸來未盡,共隨明月下沙堆。 高緇寂寂不相問,醉客無端入定來。

    戴叔倫 唐宋诗
  • 續古二十九首 二十七

    朝爲楊柳色,暮作芙蓉好。 春風若有情,江山相逐老。

    陳陶 唐宋诗
  • 舞干羽兩階

    干羽能柔遠,前階舞正陳。 欲稱文德盛,先表樂聲新。 肅肅行初列,森森氣益振。 動容和律呂,變曲靜風塵。 化美超千古,恩波及七旬。 已知天下服,不獨有苗人。

    石倚 唐宋诗
  • 永夜

    永日還欹枕,良宵亦曲肱。 神閑無萬慮,壁冷有殘燈。 香影浮龕象,瓶聲著井冰。 尋思到何處,海上斷崖僧。

    齊己 唐宋诗
  • 舞鳯石

    遠見麻姑戲瑞禽,每來教舞此壇心。 基離地面三千丈,勢倚雲根一萬尋。 煙海日搖雙翅影,洞天風散九韻音。 自從越叟分明說,便想羅浮直至今。 (〖1〗上面這些詩寫辰一小冊上,線裝,僅存五葉,共二十八首。 後有殘闕,原書葉數、詩數不知多少。 總題《涉道詩》,下題撰人李翔姓名。 李翔的時代和事跡無所考,這個詩集也不見於著錄。 所歌詠酬答的都是道山道觀,當時道教的天師、尊師、鍊師、總真以及供奉和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跡等。 這應該是一部現存最古的道徒詩集。 〖2〗詩中所表現的山名和地名,多在今江西、江蘇、浙江三省,主要是在龍虎山、茅山、天台山之間,李翔大概就是這一地區以內的人。 他的時代,大概是第九世紀末年或第十世紀初年的人。 謝自然是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十一月十二日卒於梁州西門外金泉山的,韓愈〖七六八--八二四〗有《謝自然詩》〖《昌黎先生集》卷一〗,李翔有《題謝自然傳後》〖傳爲郡守李堅所作〗,所以李翔時代,疑比韓愈稍晚。 〖日本《道教研究》第一冊刊吳其昱《李翔及其涉道詩》推定李翔爲唐高祖九世孫,江王李元祥之後,曾官莆田尉,約於咸通間在世,所據爲《新唐書》卷七○下《宗室世系表》,可備一說。 〗)。

    李翔 唐宋诗
  • 於前庭獨坐賦詩

    綠暗紅藏起暝煙,獨將幽恨小庭前。 沉沉良夜與誰語,星隔銀河月半天。

    趙象 唐宋诗
  • 詠梅子真送郭先輩

    忠臣本愛君,仁人本愛民。 寧知貴與賤,豈計名與身。 梅生爲一尉,獻疏來君門。 君門深萬里,金虎重千鈞。 向永且不用,況復論子真。 拂衣遂長往,高節邈無鄰。 至今仙籍中,謂之梅真人。 郭生負逸氣,百代繼遺塵。 進退生自知,得喪吾不陳。 斯民苟有幸,期子一朝伸。

    徐鉉 唐宋诗
  • 連日灌畦蒔菜廢作詩

    莫問新來額插犀,了無魂夢到金閨。 平頭上尾慵搜句,重後輕前且灌畦。 正自無人嘗鼎臠,不如有客辦萍虀。 庾郎三九同芻豢,野薺從教施五溪。

    葛立方 唐宋诗
  • 次韻晁子與 其二

    長貧我欲爲巴叟,高詠君能繼洛生。 自許一丘成小隱,仰瞻千載立脩名。

    王灼 唐宋诗
  • 雨後清曉梳頭讀書懷古堂二首 其一

    宿雨猶涼在,晨陰欲霽初。 移床近秋水,正面對芙蕖。 團扇淒無彩,生衣凜覺疎。 欲歸仍小住,更讀數行書。

    楊萬里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