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點月漢宮秋,水殿疏螢黑處流。 鳳管不調慵進曲,却排銀燭夜藏鈎。
无
其他无
〔宋朝〕 宋白
微雨點月漢宮秋,水殿疏螢黑處流。 鳳管不調慵進曲,却排銀燭夜藏鈎。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衡陽雙峽插天峻,青壁巉巉萬餘仞。 此中靈秀衆所知,草書獨有懷素奇。 懷素身長五尺四,嚼湯誦呪吁可畏。 銅瓶錫杖倚閑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綵牋,蒲葵絹素何相鮮。 忽作風馳如電掣,更點飛花兼散雪。 寒猨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 君不見張芝昔日稱獨賢,君不見近日張旭爲老顛。 二公絕藝人所惜,懷素傳之得真跡。 崢嶸蹙出海上山,突兀狀成湖畔石。 一縱又一橫,一欹又一傾。 臨江不羨飛帆勢,下筆長爲驟雨聲。 我牧此州喜相識,又見草書多慧力。 懷素懷素不可得,開卷臨池轉相憶。
閑閣雨吹塵,陶家揖上賓。 湖山萬疊翠,門樹一行春。 景遍歸簷燕,歌喧已醉身。 登臨興不足,喜有數來因。
四面波濤匝,中樓日月鄰。 上窮如出世,下瞷忽驚神。 剎礙長空鳥,船通外國人。 房房皆疊石,風掃永無塵。
羽檄飛未息,離情遠近同。 感君繇泛瑟,關我是征鴻。 眇默歸人盡,疎蕪夜渡空。 還期當歲晚,獨在路行中。
遠見麻姑戲瑞禽,每來教舞此壇心。 基離地面三千丈,勢倚雲根一萬尋。 煙海日搖雙翅影,洞天風散九韻音。 自從越叟分明說,便想羅浮直至今。 (〖1〗上面這些詩寫辰一小冊上,線裝,僅存五葉,共二十八首。 後有殘闕,原書葉數、詩數不知多少。 總題《涉道詩》,下題撰人李翔姓名。 李翔的時代和事跡無所考,這個詩集也不見於著錄。 所歌詠酬答的都是道山道觀,當時道教的天師、尊師、鍊師、總真以及供奉和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跡等。 這應該是一部現存最古的道徒詩集。 〖2〗詩中所表現的山名和地名,多在今江西、江蘇、浙江三省,主要是在龍虎山、茅山、天台山之間,李翔大概就是這一地區以內的人。 他的時代,大概是第九世紀末年或第十世紀初年的人。 謝自然是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十一月十二日卒於梁州西門外金泉山的,韓愈〖七六八--八二四〗有《謝自然詩》〖《昌黎先生集》卷一〗,李翔有《題謝自然傳後》〖傳爲郡守李堅所作〗,所以李翔時代,疑比韓愈稍晚。 〖日本《道教研究》第一冊刊吳其昱《李翔及其涉道詩》推定李翔爲唐高祖九世孫,江王李元祥之後,曾官莆田尉,約於咸通間在世,所據爲《新唐書》卷七○下《宗室世系表》,可備一說。 〗)。
龍吟鳳彩震乾坤,熊耳雞山海內聞。 一片雪霜三島外,虎心半偈灑風雲。
烟裏山光陳水墨,雲邉日影亂青紅。 新詩有畫人難到,高壓澄江五字工。
能述先王播殖功,伯禽之後有僖公。 故雖牧養駉駉盛,務惜吾農不起戎。
天假殘年使荷鉏,白頭父子守園廬。 四朝曾遇千齡會,七世相傳一束書。 物理從來多倚伏,人情莫遣得親疏。 功名自有英雄了,吾輩惟當憶遂初。
楚望風煙倚繡楹,使君靜治有高情。 袛應襦袴新翻曲,壓倒當年寡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