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拂青樓花滿衣,能歌宛轉世應稀。 空中幾處聞清響,欲遶行雲不遣飛。
无
其他无
〔唐朝〕 顧況
柳拂青樓花滿衣,能歌宛轉世應稀。 空中幾處聞清響,欲遶行雲不遣飛。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鬢下初驚白髮時,更逢離別助秋悲。 從今不學四方事,已共家人海上期。
鶯啼蘭已紅,見出鳳城東。 粉汗宜斜日,衣香逐上風。 情來不自覺,暗駐五花驄。
故園終不住,劍鶴在扁舟。 盡室無餘俸,還家得白頭。 鐘催吳岫曉,月遶渭河流。 曾是棲安邑,恩期異日酬。
自古東西路,舟車此地分。 河聲梁苑夜,草色楚田曛。 鴈已多南去,蟬猶在此聞。 聖朝無諫獵,何計謁明君。
上有堯兮下有田,眠松陽兮漱潁流。 其貌古,其心幽,浩歌一曲兮林壑秋。 道險可驚兮人莫用,樂天知命兮守巖洞。 時擊磬兮嗟鳴鳳,吾欲知往古之不可追,自悠悠於凡夢。
□□(《全唐詩》作「曉登」)雲門山,直上壹千尺。 絕頂彌□(《全唐詩》作「孤」。 )聳,盤途幾傾窄。 前對堅裂峯,□□(《全唐詩》作「下臨」。 )削成壁。 陽□(《全唐詩》作「巘」。 )靈芝秀,陰崖仙乳□。 (此句《全唐詩》作「陰崖半天赤」。 )□□□羣山,遠望何所隔。 太陽未出海,曠晃半天赤。 (《全唐詩》無以上四句。 )大壑静不波,渺溟無際碧。 (「碧」,《全唐詩》作「極」。 )是時雪初霽,沍寒冰(《全唐詩》作「水」。 )更積。 恭(《全唐詩》誤作「披」)展送龍儀,寧安服狐白。 □□(《全唐詩》作「沛恩」)惟聖主,祈福在方伯。 三元章醮昇,五域□□(二字《全唐詩》亦闕。 )覿。 帟幕翠微亘,機□(《全唐詩》作「茵」。 )丹洞闢。 □□(《全唐詩》作「祝起」。 )鳴天鼓,拜傳端素冊。 霞間□□□,(《全唐詩》作「朱紱縈」。 )嵐際黃裳襞。 玉□(《全唐詩》作「策」。 )□□(《全唐詩》作「奉誠」)信,□□□(《全唐詩》作「仙佩俟」。 )奔驛。 □(《全唐詩》作「香」。 )氣入岫門,瑞雲出巖石。 至誠必招感,大福旋來格。 空□□□□,(《全唐詩》作「中忽神言」。 )帝壽萬千百。 (見畢沅、阮元撰《山左金石志》卷十二。 )(〖1〗按石刻詩題下有「北海郡太守趙居貞述。 渤海吳□書。 郡人李元莊鐫」等字。 石刻係天寶十一載所立,正書,崖高四尺五寸五分,廣二尺,在益都縣雲門山洞西關帝廟後北壁。 〖2〗此詩序文中所書玄宗尊號,石刻本與《全唐詩》不同。 按《新唐書·玄宗紀》載天寶七載羣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 又天寶八載復上尊號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禉皇帝」。 石刻所稱,顯係天寶七載所上尊號,然石刻立於天寶十一載,則當以《全唐詩》取天寶八載所上尊號爲是。 望頗疑作序刊石者緣一時疎忽,誤取七載尊號,而後之錄是刻者知其誤而糾正之,此《全唐詩》據本之所以異於石刻也。 )。
聊爲溪上遊,一步一回顧。 悠悠出山水,浩浩無停注。 惟有舊溪聲,萬古流不去。
臨水遲佳客,碧盡天邊雲。 心期殊未來,且復偶細君。 援琴松滿耳,添酒月入樽。 水天靜秋光,不受世所醺。 飲酣睡味美,風漪生簟紋。 得來亦何有,理亂了不聞。 兒童莫喚醒,不妨長醉昏。 休論萬里情,我非宜城渾。
親輿昔侍角方總,使節今持鬢未蒼。 竹馬兒童半相識,分明遺愛在甘棠。
我生寓詩酒,本以全吾真。 酒既工作病,詩亦能窮人。 每欲兩忘之,永爲耕樵民。 周旋日已久,棄去終無因。 齒髮益衰謝,肝膽猶輪囷。 吟哦撼四壁,嵬峨頹烏巾。 江上處處好,風月年年新。 正爾豈不樂,浩歌終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