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緣識 其三二

〔宋朝〕 宋太宗

無爲道大入幽玄,幾許風光慕昔賢。 對境盡同閑見識,忙中皆是急相煎。 配匹直須寬雅淡,會有逢時不偶然。 修鍊但教堅志氣,參詳穩審更周旋。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早赴臨臺立馬待漏口號寄弟羣

    上陌行初盡,嚴城立未開。 人疑早朝去,客是遠方來。 伏奏徒將命,周行自引才。 可憐霄漢曙,鴛鷺正徘徊。

    竇牟 唐宋诗
  • 庾樓曉望

    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霧曉籠銜嶺月,蘋風暖送過江春。 子城陰處猶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白居易 唐宋诗
  • 贈羅浮道士

    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王侯。 世間甲子管不得,壺裏乾坤只自由。 數着殘棊江月曉,一聲長嘯海山秋。 飲餘回首話歸路,遙指白雲天際頭。

    呂巖 唐宋诗
  • 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頌

    太上本來真,虛無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無身。 假名元始號,元始虛無老。 心源是元始,更無無上道。 七寶爲林苑,五明宮殿寬。 人身皆備有,不解向心觀。 三世諸天聖,相因一性宗。 一身無萬法,萬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無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裏,日月覺朦朧。 妙觀無靜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隨緣去,何時有出期。 生滅何時盡,相因浩劫來。 似環螻蟻轉,如轂碾塵埃。 誰言河海闊,深淺尚能知。 愛欲情無底,何年有出時? 水鳥及風林,咸歸一法音。 如何顛倒性,自起萬般心。 虛無含有象,有象復歸無。 心若分明了,知權呼有無。 無空空不空,無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無有,無無及有無。 虛心能不動,妙道自來居。 如人入黑暗,目覩又何曾。 若要分明見,須憑浩劫燈。 有相兼無相,迷惑終不知。 未能明覺性,安得決狐疑。 衆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謂宣宗旨,教令入妙門。 物向無中有,道從有裏無。 莫生無有見,迷執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纏如糾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虛無,虛無亦假呼。 若生無有見,終被法來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爲真,真法何曾得? 是空及是色,究竟總非干。 要認真空色,迴心向己難。 空色宜雙泯,不須舉一隅。 色空無滯礙,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虛性,虛心非妙音。 認他毫髮事,難得[自](目)由心。 一心觀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爲入妙門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決破疑惑網,有無都不干。 正心長自在,如[隼](準)入雲盤。 心靜六根清,六根隨性行。 性能無著物,邪障那邊生。 妙經無礙性,權立妙經名。 故爲衆生說,令教悟此經。 一真度一切,如檝濟橫流。 真性隨身有,勿於身外求。 傳教虛無理,世間散布行。 誦經能萬遍,其義自分明。 真性號神王,飛天無定方。 破邪能自外,堅固喻金剛。 靈童即正性,無染號真人。 威猛喻師子,名殊一法身。 諸天諸聖衆,無一亦無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衛。 語默及遊息,無生一念思。 忘形歸恍惚,神鬼不能窺。 正法度邪法,衆生見處偏。 若生無有見,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說偈,直爲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歸解脫門。 道非干視聽,視聽轉生疑。 應物臨機用,虛心即可知。 心疑隨萬境,隨境認心田。 道非有爲有,方名離種邊。 (《正統道藏》鳥字號)。

    司馬承禎 唐宋诗
  • 宮詞 其一七

    玉殿金扉夜不扃,露華如水洗圓靈。 昭陽女伴新承寵,心祝君王拜壽星。

    宋白 唐宋诗
  • 和王倅見惠十篇 其四

    老態念百出,傖客無吳田。 空收靜中觀,三疊能蹁躚。 以之忘物我,此生休問天。

    曹勛 唐宋诗
  • 列岫亭用范伯升韵

    自我來南溪,池塘幾春草。 結茅依雲端,愛此山回抱。 奇峰七十二,羅列景逾好。 豈殊謝公窗,澄江更縈繞。 孤城千家邑,一目可盡了。 植葵思夏深,種菊待秋杪。 物華靜中見,至理得深造。 東山與魯郊,底用評大小。 平生丘壑心,計拙詎能巧。 亭臯遠俗客,曳杖日頻到。 簞瓢樂未改,在澗槃亦考。 況有吾人詩,飄然異郊島。

    韓元吉 唐宋诗
  • 薛公肅訪山中偶出不值公肅留詩次其韻 其二

    紫極朝歸謝往還,新篇落筆爛彪斑。 烏藤拈起都閒事,且看西湖處處山。

    李流謙 唐宋诗
  • 疏山道中

    村深谷鳥近人鳴,暮靄收時雨又晴。 極目春山隨處好,笋輿穿盡綠陰行。

    曾季貍 唐宋诗
  • 草書歌

    吾廬宛在水中沚,車馬喧囂那到耳。 一堂翛然卧虛曠,蟬聲未斷蟲聲起。 有時寓意筆硯間,跌宕奔騰作詼詭。 徂徠松盡玉池墨,雲夢澤乾蟾滴水。 心空萬象提寸毫,睥睨醉僧窺長史。 聯翩昏鴉斜著壁,鬰屈瘦蛟蟠入紙。 神馳意造起雷雨,坐覺乾坤真一洗。 小兒勸我當自珍,勿爲門生書棐几。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