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緣識 其二九

〔宋朝〕 宋太宗

夜靜風還靜,凝情一弄琴。 看書閑罷筆,自在信緣心。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山林休日田家

    歸休乘暇日,饁稼返秋場。 徑草疏王篲,巖枝落帝桑。 耕田虞訟寢,鑿井漢機忘。 戎葵朝委露,齊棗夜含霜。 南澗泉初冽,東籬菊正芳。 還思北窗下,高臥偃羲皇。

    盧照鄰 唐宋诗
  • 洗盂秋澗日華動,搗藥夜坐秋氣深。

    王正己 唐宋诗
  • 與李章武贈荅詩 五

    昔辭懷後會,今別便終天。 新悲與舊恨,千古閉窮泉。

    王氏婦 唐宋诗
  • 詩送玄靜先生歸廣陵(幷序)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師。 欣同八景會,更叶九丹時。 鸞鶴遙煙境,江山渺別思。 當遷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以上三首幷見《正統道藏》本元劉大彬撰《茅山志》卷二)(按:據同書同卷附玄靜先生等表奏,前二詩中之一首爲天寶十載九月十四日由內侍袁思藝宣勑。 又玄靜先生即李含光,爲茅山宗第十三代宗師,事跡詳《顏魯公文集》卷七《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 〖1〗《輿地紀勝》卷十七《建康府》「碑記」云:「《賜李煉師詩詔》,唐道士任良友書。 玄宗所賜詩,凡三首,貞元十四年刻石。 在茅山。 」)。

    玄宗皇帝李隆基 唐宋诗
  • 樂兒本是一形軀,乍作官人乍作奴。 名目服章雖改變,始終奴主了無殊。 (見《宗鏡錄》卷七四)。

    宗密 唐宋诗
  • 詠和凝范質(題擬)

    從此廟堂添故事,登庸衣缽亦相傳。 (見《邵氏聞見錄》卷七、《澠水燕談錄》卷六)(〖1〗《邵氏聞見錄》云:「范魯公質舉進士,和凝爲主文,愛其文賦,凝自以第十三登第,謂魯公曰:『君之文宜冠多士,屈居第十三者,欲君傳老夫衣鉢耳。 』魯公以爲榮。 至先後爲相。 獻詩者曰〖略〗。 』」)。

    佚名 唐宋诗
  • 和楊學士和答中丞晏尚書西園玩菊

    憭慄衆芳歇,金英無與儔。 香疑飲潭日,歡似漉巾秋。 潤蘤霜華入,薰叢野色留。 郢蘭休自咤,冰玉此賡酬。

    宋庠 唐宋诗
  • 次趙有翼簡徐聖可元韻

    已向幽居賦晚晴,欲經絕壁訪神清。 不憂五柳荒松菊,敢嘆三閭带杜蘅。 =無風月三千首,賴有絲桐一再行。 誰似孔庭能父子,繼揮高韻思如傾。

    曾協 唐宋诗
  • 贈水西寺舉老

    山前流水化平陸,溪上羣山疊寒玉。 寺逢劫火一再遷,唯有浮圖立於獨。 江南佛法多衰謝,主張名教一夔足。 詩人江西派,更是真如舊尊宿。 我生遍參未究竟,布襪青鞋走林谷。 師言子歸有余師,留飯青精盤苜蓿。 杖藜並語松林路,行聽松聲如度曲。 尚寒三十六峰盟,遊罷同回把黄菊。

    陳天麟 唐宋诗
  • 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須插滿頭歸分韻賦詩得歸字

    去歲瀟湘重九時,滿城寒雨客思歸。 故山此日還佳節,黄菊清罇更晚暉。 短髮無多休落帽,長風不斷且吹衣。 相看下視人寰小,祇合從今老翠微。

    朱熹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