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祈方廣現危梁,千古燈燃共此光。 聊試茶花便歸去,杖頭挑得晚風凉。
无
其他无
〔宋朝〕 賀允中
敢祈方廣現危梁,千古燈燃共此光。 聊試茶花便歸去,杖頭挑得晚風凉。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請君膝上琴,彈我白頭吟。 憶昔君前嬌笑語,兩情宛轉如縈素。 宮中爲我起高樓,更開華池種芳樹。 春天百草秋始衰,棄我不待白頭時。 羅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 揚州青銅作明鏡,暗中持照不見影。 人心回互自無窮,眼前好惡那能定。 君恩已去若再返,菖蒲花生月長滿。
上略當分閫,高情善閉關。 忘機羣動息,無戰五兵閑。 鈴閣風傳漏,書窗月滿山。 方知秋興作,非惜二毛斑。
長江漫湯湯,近海勢彌廣。 在昔胚渾凝,融爲百川泱。 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 東南際萬里,極目遠無象。 山影乍浮沈,潮波忽來往。 孤帆或不見,櫂歌猶想像。 日暮長風起,客心空振蕩。 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 林嶼幾邅迴,亭臯時偃仰。 歲晏訪蓬瀛,真游非外獎。
御廚不食索時新,每見花開即苦春。 白日臥多嬌似病,隔簾敎喚女醫人。
落魄三月罷,尋花去東家。 誰作送春曲,洛岸悲銅駝。 橋南多馬客,北山饒古人。 客飲盃中酒,駝悲千萬春。 生世莫徒勞,風吹盤上燭。 厭見桃株笑,銅駝夜來哭。
雲覆藍橋雪滿溪,須臾便與碧峰齊。 風回麵市連天合,凍壓花枝著水低。
忠州州裏今日花,廬山山頭去時樹。 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 赤玉何人少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袴。 但知爛熳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妬。
羣烏幸胙餘。 (見宋陸游《入蜀記》卷六。 )(〖1〗《入蜀記》卷六頁十一〖《知不足齋叢書》本〗:「祠舊有烏數百,送迎客舟。 自唐夔州刺史李貽孫詩已云羣烏幸胙餘矣。 」〖2〗李貽孫,原作李貽。 李貽孫曾官夔州刺史,《全唐文》卷五四四收其會昌五年撰《夔州都督府記》,《金石錄》卷九著錄會昌五年九月「唐李貽孫《神女廟詩》」。 陸游在述巫山神女祠中景物時引及此句,應即《神女廟詩》之殘句。 )(兩《唐書》無李貽孫傳,今參張忱石所考,補傳如次:李貽孫,字里不詳。 大和初任福建團練副使,會昌五年爲夔州刺史,大中三年任左諫議大夫充宏文館學士,大中五年任福建觀察使。 又曾任金部、司勳員外郎。 約卒于大中六年後。 原列「無考」作者,今移此。 )。
我今勸汝道,汝休念文字。 兼勸採樵人,努力莫相欺。
密密住其中,靈然空不空。 一牛纔飲水,五馬不嘶風。 位裏亡消息,機頭有變通。 三千大千事,彈指入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