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嶧山高崖斯相蹟,棗木刻模真並失。 又不見深之袖手安國碑,帝悟百牛掀倒石。 秦唐二子皆有聲,何必今人不逾昔。 拙工礪器雕不已,印版傳書差可貴。 方趺圖首效碑影,穿鑿膠黏總紕纇。 鳳山之水生瓊玖,斲磨光澤堅而黝。 文章光艷照千古,玉牒萬金吁可剖。 刊劖四海多名手,何必區區鎸腐朽。
无
其他无
〔宋朝〕 蘇籀
君不見嶧山高崖斯相蹟,棗木刻模真並失。 又不見深之袖手安國碑,帝悟百牛掀倒石。 秦唐二子皆有聲,何必今人不逾昔。 拙工礪器雕不已,印版傳書差可貴。 方趺圖首效碑影,穿鑿膠黏總紕纇。 鳳山之水生瓊玖,斲磨光澤堅而黝。 文章光艷照千古,玉牒萬金吁可剖。 刊劖四海多名手,何必區區鎸腐朽。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憶長安,子月時,千官賀至丹墀。 御苑雪開瓊樹,龍堂冰作瑤池。 獸炭氈爐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六眸龜北涼應早,三足烏南日正長。 常記京關怨搖落,如今目斷滿林霜。
月華臨霽雪,皓彩射貂裘。 桂酒寒無醉,銀笙凍不流。 懷哉梁苑客,思作剡溪遊。 竟夕吟瓊樹,川途恨阻修。
三世精能舉世無,筆端狼籍見功夫。 添來勢逸陰崖黑,潑處痕輕灌木枯。 垂地寒雲吞大漠,過江春雨入全吳。 蘭堂坐久心彌惑,不道山川是畫圖。
鶴立蛇行勢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 儒門弟子無人識,穿耳胡僧笑點頭。 (〖1〗京兆住持十方福應禪院講經論傳戒沙門惟果立石。 〖2〗大宋丁巳熙寧十年〖一○七七〗八月二十六日安石師刊。 )。
淺深人莫測,高下索應知。 (見《吟窗雜錄》卷十四正字王玄《詩中旨格》。 )。
天工奇水墨,晴景照檀欒。 影動嵇阮愛,筍穿淇渭干。 禪翁三昧力,老手一揮間。 意匠先鶻落,心造忘筆端。 芥胸極蓊蔚,振袖疾飛翰。 道妙進乎伎,自得即之安。 剛耿在眉睫,歲寒出脾肝。 動色娛傾耳,可聽非惟觀。 颯遝掀翠羽,交戛敲琅玕。 雷驚碧霄聳,風倒懸崖攀。 雨霜斜重勢,龍鳳飛鳴竿。 勁挺加掩冉,英奇閱雕殘。 緹繒釘牆仞,秀絕襲衣冠。 備悉湖州派,恨不彭城看。 不可無此君,寧可弗至膰。 買林自虧蔽,折檻縈叢攢。 房攏侍便嬖,園苑隔扃關。 要見一室中,幸容四壁寬。 此畫會通靈,請公牢鐍緘。 王侯儻奉借,定鏁空厨還。
外門推望郎,天啓眉幹白。 掲掲廊廟器,仕道無枉尺。 仁義允蹈之,言行可法則。 優爲君子儒,彬彬見文質。 伊川有夫子,四海尊學術。 燕申鄉里化,語默世不識。 公時列高弟,見獨蚤入室。 從容爲邦問,領略濟時策。 海涵而地負,光輝日充實。 向來坐省中,能事已籍籍。 出入群公間,持論頗正色。 皦皦活國心,周召可輩伯。 朝廷公議喪,牛李計方得。 道大固不容,青蠅工點璧。 知難襆被去,迴首帝閽隔。 嗟嗟已衰俗,弗俾蒙其澤。 出把使者節,顧未遠親側。 榮耀老萊衣,孝心惟惕惕。 温尋故時學,委蛇山水國。 澄清足暇裕,薦延頗推擇。 宛彼南陽族,食指居數百。 衣冠日零替,貧有未葬骨。 嘅然斥餘貲,黄壤即安宅。 于公已高門,叔敖有陰德。 敵馬禍中原,南遷例奔廹。 故林無巢歸,瓦礫漫阡陌。 艱難更道路,扶病親藥石。 肩輿豈久堪,命數奄兹厄。 銘旌瘴煙裏,過者爲悽惻。 無兒但有孫,尚可付窀穸。 墳墓五千里,河洛兵未息。 招魂動楚些,路遠迷南北。 鯫生愧無似,忘年罇俎客。 提攜在斯文,恨不借羽翮。 去春失所恃,鉅痛摧肝膈。 銜哀赴喪所,寸步且如棘。 猶期見渭陽,慰我孤苦極。 傷心捨我去,涙落滿裀席。 遙知凛生氣,千古猶不沒。 夜中夢見之,話言及疇昔。 謂公猶在世,眼明失心疾。 山風忽驚起,月朗清露滴。
冷局歸差早,名園得緩行。 穿林山驟出,度峽路微平。 霜近柳無色,風生蒲有聲。 出門還戃怳,滿路夕陽明。
簾捲薰風半掩扉,五侯車馬往來稀。 綠楊門巷鶑鶑語,青草池塘燕燕飛。 掃石圍棋銷白晝,解衣沽酒醉斜暉。 山園莫道多寥落,梅子初黄杏子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