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金爲鑊沸蘭津,分付楞嚴會上賓。 妙觸宣明渠具眼,纖塵不受我通身。 投諧冷暖渾忘水,迎合溫和似得春。 爐鞴相催成底器,量吞雲夢可斯人。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正覺
範金爲鑊沸蘭津,分付楞嚴會上賓。 妙觸宣明渠具眼,纖塵不受我通身。 投諧冷暖渾忘水,迎合溫和似得春。 爐鞴相催成底器,量吞雲夢可斯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見誦甘泉賦,心期折桂歸。 鳳雛皆五色,鴻漸又雙飛。 別思看衰柳,秋風動客衣。 明朝問禮處,蹔覺雁行稀。
羽衛一何鮮,香雲起莫煙。 方朝太素帝,更向玉清天。 鳳曲凝猶吹,龍驂儼欲前。 真文幾時降,知在永和年。
仕有職役勞,農有畎畮勤。 優哉分司叟,心力無苦辛。 歲晚頭又白,自問何欣欣。 新酒始開甕,舊穀猶滿囷。 吾嘗靜自思,往往夜達晨。 何以送吾老,何以安吾貧。 歲計莫如穀,飽則不干人。 日計莫如醉,醉則兼忘身。 誠知有道理,未敢勸交親。 恐爲人所哂,聊自書諸紳。
北人雖泛南流水,稱意南行莫恨賒。 道路先經毛竹嶺,風煙漸近刺桐花。 舟停漁浦猶爲客,縣入樵溪似到家。 下馬政聲王事少,應容閑吏日高衙。
塔聳層峯後,碑鐫巨石新。 不知將一句,分付與何人。 靜坐雲生衲,空山月照真。 後徒遊禮者,猶認指迷津。
慚愧好舌根,常開大道門。 世間三有事,實是不能論。 相逢唯說道,更莫敍寒溫。 了知世相假,俗理也徒煩。
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繫旗。 二十萬軍高拱手,更無一箇是男兒。 (涵芬樓排印本《說郛》卷三十四《豪異秘纂》引王仁裕《蜀石》。 )(按:此詩《鑑誡錄》卷五《徐后事》謂王承旨作,《後山詩話》則以爲花蕊夫人作,文字略異。 《全唐詩》卷七九八收花蕊名下,另注「一作蜀臣王承旨詩」。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七據《鑑誡錄》收歸王承旨。 今檢《說郛》所引,與《鑑誡錄》所載較相似,而於此詩作者,則云爲「興聖太子隨軍仁裕」。 王仁裕初仕前蜀,嘗隨侍王衍作詩,蜀亡入洛,仕後唐。 《說郛》所載可從,今爲移正。 )。
調心不易安心易,離世非難應世難。 要識諸君三昧力,莫辭同隊到人間。
自古文章與命仇,功名身外更悠悠。 一從識得元無事,窮死逢人不說愁。
天憐寓客混緇徒,十日無烟香積厨。 暮雪故教投碎米,饞涎那更忍流酥。 旃毛齧盡寒生粟,風絮吟時韻怕醐。 誰似維摩坐芳縟,散花別是一方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