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頌古三首 其一

〔宋朝〕 釋了演

倒握毒蛇橫古路,背騎猛虎舞三臺。 收來放去無多子,鐵眼銅睛被活埋。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李舍人少尹惠家醖一小榼立書絕句

    禁瑣天漿嫩,虞行夜月寒。 一瓢那可醉,應遣試嘗看。

    竇牟 唐宋诗
  • 梁臺古愁

    梁王臺沼空中立,天河之水夜飛入。 臺前鬬玉作蛟龍,綠粉掃天愁露溼。 撞鐘飲酒行射天,金虎蹙裘噴血斑。 朝朝暮暮愁海翻,長繩繫日樂當年。 芙蓉凝紅得秋色,蘭臉別春啼脈脈。 蘆洲客雁報春來,寥落野篁秋漫白。

    李賀 唐宋诗
  • 送劉校書遊東魯

    內閣勞讎校,東邦忽縱遊。 才編精二雅,分合遇諸侯。 暗海龜蒙雨,連空趙魏秋。 如經麟見處,駐馬瞰荒丘。

    許棠 唐宋诗
  • 晚景遊泛懷友詩

    龍門(丁誤作「開」)依御溝,鳳轄轉芳洲。 雲峰初辨(《御覽》作「辯」)夏,麥氣早迎秋。 山翠餘煙積,川平晚照收。 浪隨文鷁轉,渡(《御覽》作「波」)逐彩鴛浮。 風花輕未落(《御覽》作「洛」),巖泉咽不流。 一辭金谷苑,空想(丁注:「一作思」)竹林遊。 (見《初學記》卷十八,以《太平御覽》卷四一○、丁福保輯《全梁詩》卷十參校。 )(按:《初學記》收此詩,題爲「梁蕭鈞」,《御覽》則僅云「蕭鈞」,不注朝代。 丁福保輯入《全梁詩》,然作者小傳則採《南齊書》卷四五齊太祖十一子鈞傳,另注云:「按《唐書》亦有蕭鈞,蕭瑀從子也,仕至太子率更令。 」又於詩題下注:「此詩類唐人作,當爲唐蕭鈞也。 《初學記》作梁。 」其說是。 南齊之蕭鈞,於海陵初立未久即遇害,未入梁,不得稱梁人。 此其一。 齊梁之際,南北分割,南人除了出使或奔降,無緣入洛。 此詩明言龍門御溝,非南朝人所作甚明。 南齊蕭鈞自十餘歲領江州刺史,至二十二歲遇害,皆在江南,仕歷甚明,無入洛事。 此其二。 唐之蕭鈞,其曾祖蕭詧爲後梁宣帝,祖巋爲後梁明帝,父珣入隋復封梁國公,恐徐堅等即因此而誤署其爲梁人。 此其三。 唐史稱鈞「博學有才望」,屢爲舍人、學士,其集三十卷,開元《古今書錄》收入。 其身份、經歷均與詩合,徐堅亦得以採擷。 此其四。 綜以上諸證,故收入。 今人逯欽立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不收此篇,甚是。 )。

    蕭鈞 唐宋诗
  • 行路易十五首 十

    須彌芥子父,芥子須彌爺。 山海平坦地,燒冰將煮茶。 行路易,路易真寂寞。 菩提在心中,世人元不覺。

    傅翕 唐宋诗
  • 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江外力爲儒,榮華表里閭。 後生多折桂,數世必同居。 築室寒留穀,穿池夏養魚。 買山添勝境,移席講新書。 竹鳥鄰僧剎,溪亭入野蔬。 姓名喧魏闕,行止到公車。 顧我曾遊此,多年尚憶諸。 未能重得去,寄詠一躊躇。

    舒雅 唐宋诗
  • 次韵和王密學冬暮書事

    歲晏陪京守,心閒俗自安。 斗城供近望,天幕借餘歡。 秀句然萁待,幽經濯手看。 不因郵問數,誰識政條寬。

    宋庠 唐宋诗
  • 次韻謝天寧老見貽

    庭柏不受寒,依然照人綠。 霧收晨光發,可玩不可掬。 道人方出定,不復辨羊鹿。 微雲度遥天,一笑立於獨。 嗟予晚聞道,學看傳燈錄。 三生蠹書魚,萬卷今可束。 轂雖已破碎,猶欲大其輻。 是身堪底用,况乃五斗粟。 自從識師面,日月幾轉轂。 受師爐中煙,無處著榮辱。 周妻與何肉,恨我未免俗。 從今謝百事,請作龜頭縮。 却笑長沙傅,區區問淹速。 聊將非舌言,往和無譜曲。

    陳與義 唐宋诗
  • 題長岡亭呈德升大光

    久客不忘歸,如頭垢思沐。 身行江海濱,夢繞嵩少麓。 馬何預得失,鵩何了淹速。 匣中三尺水,瘴雨生新綠。 胡爲古驛中,坐聽風吟木。 既非還吳張,亦異赴洛陸。 兩公茂名實,自是宜鼎軸。 發發不可遲,帝言頻郁穆。

    陳與義 唐宋诗
  • 梅怨 其二

    我與梅花素有期,故應花怨我輕離。 巡簷索笑寧無日,少待歸來酒作池。

    吳芾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