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居渭水爲周相,嚴隱桐江不漢臣。 試把二公較名節,誰知總是一絲綸。
无
其他无
〔宋朝〕 李誼
姜居渭水爲周相,嚴隱桐江不漢臣。 試把二公較名節,誰知總是一絲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北林夜方久,南月影頻移。 何啻飛三匝,猶言未得枝。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 只爲來時晚,花開不及春。
生時不共作榮華,死後隨車强叫喚。 齊頭送到墓門迴,分你錢財各頭散。
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 今日却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青瑣高議前集》(均見《青瑣高議前集》卷五引張實《流紅記》。 按紅葉題詩故事,唐詩已有數傳,《雲溪友議》卷下記顧況與天寶宮人、盧渥與宣宗宮人事,《本事詩》亦載顧況事,《北夢瑣言》卷九作李茵與雲芳子事,《全唐詩》卷七九九又有賈全虛與鳳兒事。 《流紅記》即張實據以上故事敷衍而成的小說。 《苕溪漁隱業話後集》卷十六云:「《青瑣》乃互竄二事,合爲一傳,曰《流紅記》,仍託他人姓名。 嗚呼,孰謂小說可盡信乎!」龐元英《談藪》亦謂此篇「最爲鄙妄」。 宋人對小說的鄙夷雖不足取,但此篇爲宋人依說,當可據以論定。 )。
別人祇看採芙蓉,香氣長黏繞指風。 兩岸映,一船紅,何曾解染得虛空。
情人南楚別,復詠在原詩。 忽此嗟歧路,還令泣素絲。 風波朝夕遠,音信往來遲。 好去扁舟客,青雲何處期。
椎鑼擂鼓轉船頭,席卷波翻喊激流。 洗腳上船乘快便,順風相送下揚州。
幽壑乘春摘,芳芽辱見分。 鶑花妨老眼,香味喜新聞。 細石飛輕雪,圓甌泛亂雲。 雖無七碗量,清興重欣欣。
南行踰萬山,復入武陽路。 黎明與雞興,理髮漠口鋪。 旴江在何所,極目烟水暮。 生平良自珍,羞爲浪子婦。 知君非秋胡,强顔且西去。
和風周匝萬花開,春霧濛濛鎖綠苔。 世人寐語不知意,黄鶴樓前不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