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嘆天涯流落身,只今同是耦耕人。 江村無物相迎送,一味柴門月色新。
无
其他无
〔宋朝〕 朱松
莫嘆天涯流落身,只今同是耦耕人。 江村無物相迎送,一味柴門月色新。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好鳥依佳樹,飛雨灑高城。 況與二三子,列坐分兩楹。 文雅一何盛,林塘含餘清。 府君未歸朝,遊子不待晴。 白雲帝城遠,滄江楓葉鳴。 却略欲一言,零淚和酒傾。 寸心久摧折,別離重骨驚。 安得凌風翰,肅肅賓天京。
秋來菊花氣,深山客重尋。 露葉疑涵玉,風花似散金。 摘來還泛酒,獨坐即徐斟。 王弘貪自醉,無復覓楊林。
暖泉宮裏告虔回,略避紅塵小宴開。 落絮已隨流水去,啼鶯還傍夕陽來。 草能緣岸侵羅薦,花不容枝蘸玉杯。 莫訝諸生中獨醉,感恩傷別正難裁。
丹心忠老母,白首媚萱堂。 萬里提兵路,三苗葬子方。 桑田多變海,萱草獨凌霜。 華潔凝秋色,葳蕤燦晚芳。 山靈驅毒蛀,神女靚明粧。 剝落千花後,舒遲百歲康。 如何齡九五,霞佩陟雲房。 語罷成追暮,羣然淚雨茫。 (原按:《誌銘》:總章己巳,閩廣之交,獠蠻嘯聚。 高宗命陳政公出撫之。 至界,以兵少請援,朝命二兄敏、敷領兵南下。 )(太母魏氏見三子之閩,乃與俱往。 至浙之江山縣,敏、敷病疽。 至浦城,孫子亦疽。 魏母提兵至鎮,政得進屯雲霄營。 政卒,孫元光將軍,代領其衆,奉建州治。 垂拱四年,魏氏卒,將軍以支孫承重,付州事于許天正,葬祖母于半徑山,結廬守制。 漳人稱半徑將軍。 故有《廬居語父老》之作。 )。
香風影裏迎新魄,梵貝聲中見落暉。 自幸勞生名利役,不能來此共忘機。 路入雲山幾萬層,豁然巖宇勢崢嶸。 地從物外囂塵斷,天到壺中日月明。 (見《輿地紀勝》卷一三二《汀州》。 )(按:《輿地紀勝》收二詩,列宋郭祥正詩前,署「鄭弼」,應即鄭元弼。 同書卷一三五《輿化軍》有其傳云:「鄭元弼,仙遊人。 唐昭宗景福二年獻《白巖集》十卷,載《唐藝文志》。 遷御史中丞。 天復中𧊲伏於仙遊之白巖。 」可證。 惟此傳全部誤錄其父良士事跡,不免疏謬。 《仙遊志》卷四載鄭氏父子事跡甚詳,可參看。 )。
竹聲先知秋。
再作醉李客,四年兩相從。 當時江頭樹,又暗行李中。 嗟君事業誠有餘,十年客路常崎嶇。 祇應未識今傑士,懷刺試謁劉南徐。
當仁貴不讓,見義忌無勇。 今人無魏顆,勿望渠形夢。
我有古藤杖,夭矯蛟龍形。 生於峭壁絕磵上,乃是會稽山陰之蘭亭。 歴吳入楚上巴硤,北遊直看秦山青。 夜飛或隨暴雨去,旦歸常带流漦腥。 與子扶攜各老大,勿復狡獪誇神靈。 愔愔從此常倚壁,聽我夜誦黄庭經。
病骨秋臞怯暮清,凉風偷带北風輕。 迎寒窗隔重糊遍,只放書邊數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