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送鄭公績赴試金陵 其一

〔宋朝〕 朱翌

庭槐著老花,佳興渺澄江。 束書望故國,飛帆響篷窗。 白袍看先登,唾手築受降。 從風靡彊燕,舉火燭老龐。 秋天鴻鵠高,驚到中疊雙。 閨人侈宵占,玉蟲綴燈缸。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客歸廣平

    家在趙邯鄲,歸心輙自歡。 晚杯狐腋暖,春雪馬毛寒。 孟月途中破,輕冰水上殘。 到時楊柳色,奈向故園看。

    韓翃 唐宋诗
  • 送蘇尚書赴益州

    離憂將歲盡,歸望逐春來。 庭花如有意,留豔待人開。

    鄭惟忠 唐宋诗
  • 會昌元年春五絕句 盧尹賀夢得會中作

    病聞川守賀筵開,起伴尚書飲一杯。 任意少年長笑我,老人自覓老人來。

    白居易 唐宋诗
  • 秋夜桂州宴送鄭十九侍御

    秋至觸物愁,況當離別筵。 短歌銷夜燭,繁緒遍高弦。 桂水舟始泛,蘭堂榻詎懸。 一盃勾離阻,三載奉周旋。 鴉噪更漏颯,露濡風景鮮。 斯須不共此,且爲更留連。

    楊衡 唐宋诗
  • 送僧歸天台寺

    天台四絕寺,歸去見師真。 莫折枸杞葉,令他十得嗔。 天空聞聖磬,瀑細落花巾。 必若雲中老,他時得有鄰。

    貫休 唐宋诗
  • 前言

    有三(重民)據敦煌殘卷補《全唐詩》的整理工作,曾化過二十多年的心血。 按照原來計劃,全稿分爲三卷:「卷一均有作者姓氏,專補《全唐詩》;卷二均失作者姓氏,凡殘詩集依集編次,凡選詩(指單篇的)依詩編次;卷三爲敦煌人作品(詠敦煌者如《敦煌廿詠》亦入此卷)。 」其中卷一曾以《補全唐詩》爲題,發表於《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六三年第三期。 卷二、卷三的遺稿,雖已基本就緒,則因他不幸逝世,未能最後定稿。 在他生前,曾將其中一部份請王堯同志校閱;有三逝世後,又經舒學同志整理,題爲《敦煌唐人詩集殘卷》,發表在《文物資料叢刊》第一期(一九七七年)上。 最近,我在整理有三輯錄的敦煌殘卷詩集時,又發現了《補全唐詩》卷一漏編的有作者姓氏的詩,一是李翔的《涉道詩》,據有三生前考定,李翔生活的時代比韓愈稍晚;另一即馬雲奇被吐蕃俘虜時寫的紀行詩,已收入《敦煌唐人詩集殘卷》。 此外還有原來擬編入《補全唐詩》卷二、卷三的部份已輯錄的遺稿,其中有「殘詩集」、「單篇」詩,還有「敦煌人作品」。 現依照有三生前計劃,重新整理,並將發表於《文物資料叢刊》部份亦一併輯入各卷,並改了其中未校出的錯字。 按照有三原來計劃,本拾遺編次如下:卷一殘詩集(《補全唐詩》漏編)李翔《涉道詩》(伯三八六六)廿八首馬雲奇詩集殘卷(伯二五五五)十三首卷二佚名的詩殘詩集(伯二五五五)五十九首王昭君怨諸詞人連句(伯二七四八)一首謁法門寺真身五十韵(伯三四四五)一首無題(斯五五五八)一首卷三敦煌人作品敦煌廿詠並序附一首共二十一首凡六寫本,其原編號如下:原卷(伯二七四八)、甲卷(伯三九二九)、乙卷(伯二九八三)、丙卷(伯三八七○)、丁卷(斯六一六七)、戊卷(伯二六九○背)詠敦煌詩(伯五○○七)三首每種詩題下註明所據卷子號碼,有兩個寫本者,亦一一註明,連同校記文字,附各詩之後。 詩有異文,略作校勘;原有錯字,用括號註出,不清楚的字,用方框表示。 但敦煌殘卷的詩,鈔寫多用俗字,如「軀」作「𨈬」,「鎖」作「鏁」,此外還有「總」字常作「惣」,「閉」字常作「閇」,今即逕改,不加註。 在整理工作中,借力於舒學同志的《敦煌唐人詩集殘卷》整理稿不少;馬蹄疾同志對整理工作提了建設性的意見,並爲校讀了前言;初稿寫出後,請陰法魯同志校閱,給我提出了很好的意見,並校出一些錯誤的字;《中華文史論叢》編輯同志爲此稿發表作了很多工作,謹一併在此致謝。 整理工作中所校錄文字,有不當之處,誠望指正。 劉脩業記於有三逝世五週年祭時公元一九八○年四月十六日此整理稿初次發表時,對伯二五五五卷馬雲奇詩及佚名詩的考定與分析,是採用舒學同志的原序,撮要迻錄附於詩後。 有三生前對這些詩亦有考釋,似覺得對這七十二首詩的寫作背景及所反映時代特色的考定與分析較爲符合實際,故此次編集時,已請本書責任編輯將馬雲奇及佚名詩後的說明作了修訂。 劉脩業一九八三年一月三日又記。

    王重民輯錄,劉脩業整理。 唐宋诗
  • 詩(幷序) 九

    沉淪三惡道,負持(一作「時」,松尾良樹謂應作「特」)愚癡鬼。 荒忙身卒死,即遍(張改「追」,項校作「屬」)伺(張改作「司」)命使。 反縛棒打走,先渡奈何水。 倒拽至廳前,枷棒這(張改「遍」,郭云不誤。 )身起。 死經一七日,刑名受罪鬼。 牛頭鐵叉杈,獄(從項說補)卒(此字據《大正藏》補)把刀搨。 碓[擣](檮)磑磨身,覆生還覆(項校作「復」)死。

    王梵志 唐宋诗
  • 緣識 其八七

    人愚學道謗神仙,豈達虛無物外緣。 多是六情貪愛障,更兼朝暮不心堅。

    宋太宗 唐宋诗
  • 凌雲見桃花

    曠卻相隨不相識,主翁翻作白頭新。 桃花未見不曾失,拈出還成埋没人。

    張嵲 唐宋诗
  • 題毛祖房屋壁

    卜築縉雲山下村,縉雲山色青滿門。 承當春色花成段,領略朋簪酒滿樽。 盡去機關馴虎豹,略推愷悌赦雞豚。 要知餘慶須彌遠,堂上森然見子孫。

    馮時行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