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酬諸同官見和三首 其一

〔宋朝〕 胡寅

初看綠浄已紅稠,有艷無情不障羞。 依倚鉛華閒寫鏡,霏微風露早涵秋。 虎溪香社應難入,玉井長梯未許遊。 同賦諸仙語皆妙,坐令芳色句中留。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思江南舊遊

    江臯三月時,花發石楠枝。 歸客應無數,春山自不知。 獨行愁道遠,迴信畏家移。 楊柳東西渡,茫茫欲問誰。

    張籍 唐宋诗
  • 夜送趙縱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楊炯 唐宋诗
  • 尋道觀

    芝廛光分野,蓬闕盛規模。 碧壇清桂閾,丹洞肅松樞。 玉笈三山記,金箱五嶽圖。 蒼虬不可得,空望白雲衢。

    王勃 唐宋诗
  • 送僧歸天台

    辭秦經越過,歸寺海西峯。 石磵雙流水,山門九里松。 曾聞清禁漏,却聽赤城鐘。 妙宇研磨講,應齊智者蹤。

    賈島 唐宋诗
  • 投元郎中

    心在瀟湘歸未期,卷中多是得名詩。 高臺聊望清秋色,片水堪留白鷺鷥。 省宿有時聞急雨,朝迴盡日伴禪師。 舊文去歲曾將獻,蒙與人來說始知。

    賈島 唐宋诗
  • 代答閨夢還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 試衫著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豔,心寄管弦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張若虛 唐宋诗
  • 報文成金釵

    兒今贈君別,情知復會難。 莫言釵意小,可以掛渠冠。 (〖1〗《日本圖經》卷二十二《藝文志》:「《遊仙窟》一卷,唐張文成。 昌平學舊寫八行本、容安書院舊寫九行本、尾張真福寺舊寫六行本刊本,卷首題《遊仙窟》,寧州襄樂縣尉張文成作,小說家言也。 寧州,注云屬關內道,在去京三百里西北也。 日本人言是書作嵯峨天皇時,果爾,則唐元和間也。 陳氏矩得刊本。 」〖2〗汪辟疆《唐人小說》:「按張文成《遊仙窟》一卷,唐時流傳日本。 書凡數刻,中土向無傳本。 河世寧曾據之駿補《全唐詩》,楊守敬始著錄於,日本訪書志。 治唐稗者,始稍稍稱焉。 余舊藏鈔本,卷首有『平等閣』及『忠州李士棻隨身書卷』二印記。 卷尾有『壬午三月借遵義黎氏影寫本重校』小字一行,乃知此本爲芋仙舊藏。 芋仙與蒓齋有縞紵之雅。 黎氏在日本刻《古逸叢書》,嘗以初印本寄李,李累索之,不以爲貪。 則此本原鈔,或即出諸黎氏,未可知也。 原鈔卷首題『寧州襄樂縣詩張文成作』。 世因定爲唐張鷟所撰。 鷟字文成,深州陸澤人。 兩《唐書》並附見《張薦傳》。 鷟兒時夢紫文鸑鷟,其祖謂是兒當以文章瑞朝廷,因以爲名字。 調露初,登進士第,授岐王府參軍。 八舉皆登甲科,大有文譽。 調長安尉,遷鴻臚丞。 凡四參選,判策爲銓府之最。 員半千謂人曰:『張子之文,如青錢萬選萬中。 』時目爲青錢學士。 然性褊躁,不持士行。 姚崇甚薄之。 開元初,御史李全交劾鷟訕短提政,貶嶺南。 旋得內徙,入爲司門員外郎。 卒。 鷟下筆敏速,言頗詼諧,大行於時,後進莫不傳記。 新羅、日本東夷諸番,尤重其文。 每遣使入朝,必出重金貝以購其文。 惟浮豔少理致,論著亦率詆誚蕪穢。 〖以上摘兩《唐書》有本傳〗《大唐新語》亦稱鷟後轉洛陽尉,故有《詠燕詩》。 其末章云:『變石身猶重,銜泥力尚微。 從來赴甲第,兩起一雙飛。 』時人無不諷詠云云。 今鷟書之傳於今者,有《龍筋鳯髓判》及《朝野僉載》,而《遊仙窟》一卷無傳,其目亦不見史志及諸家著錄。 然據兩《唐書》即稱日本、新羅争傳其文,而《新語》《詠燕》與《龍筋鳯髓》之作,浮豔鄙倍,與此篇辭旨正復相同。 據此,則《遊仙窟》之出於張鷟,當非僞造也。 」「又按《遊仙窟》不傳於中國,至日本人推重其書,則自唐以來,迄今弗衰,故文學蒙其影響。 其流傳日本之年歲可考者,據慶安五年〖清順治九年〗刻本,前有文保三年〖元延祐六年〗文章生英房序,有『嵯峨天生書卷之中撰得《遊仙窟》』之語。 日本嵯峨天皇當唐元和、長慶間,則是中唐時此書已流傳日本矣。 惟日本最古之《萬葉集》卷四有大伴家持《贈坂上大纕歌》十五首,辭意多與此書相同,後人評論,如契沖阿闍梨,遂繼爲出於《遊仙窟》。 前乎此者,尚在山上憶良《沈疴自哀文》亦引《遊仙窟》云:『九泉下人,一錢不值。 』山上在聖武天皇天平之世,此文爲山上末年之作,正當唐開元二十一年。 是此書於刊載元張鷟尚在之時,即已傳至日本,又早於嵯峨天皇八十餘年。 此徵諸《萬葉集》可信者也。 竊意張氏此書,當爲早年一時興到之作。 當時有無寓意,今不可知。 惟日本當趙宋南渡之時,有西行法師傳鈔之《唐物語》一書,其第九章述及《遊仙窟》本事,定爲張文成愛慕武則天而作。 平康賴《寶物集》卷四亦:『則天皇后,高宗之后也。 遇好色者張文成,得《遊仙窟》之文,所謂「可憎病鵲,夜半驚人」,即指當時之事也』云云。 日人幸田露伴著《蝸牛庵夜談》,頗疑此爲蓮花六郎之傳訛。 因易之、昌宗姓張,而二人之父爲張行成,〖按易之、昌宗爲張行成之族孫,非其父也。 易之父名希臧,見兩《唐書》。 〗文成恰有《遊仙窟》之文,遂牽合而有此一段傳說,固不足深信者也。 至其書辭旨淺鄙,文氣卑下,了無足取。 惟唐人口語,尚賴此略存。 」)。

    張鷟 唐宋诗
  • 摩訶羅國娑般檀寺述志(題擬)

    不慮菩提遠,焉將鹿苑遙。 祇愁懸路險,非意業風飄。 八塔難誠見,參著經劫燒。 何其人願滿,目覩在今朝。

    慧超 唐宋诗
  • 句 七

    園林亦要聞閑置。 (《山谷詩注》卷十四《萬州太守高仲本約遊岑公洞而夜雨連明戲作二首》注引)。

    白居易 唐宋诗
  • 句 一

    不知天上月,曾別幾多人? (見宋江少虞《皇朝事實類苑》卷五九引李錞《李希聲詩話》引)(〖1〗《李希聲詩話》云:「余亡友李秉彝德叟寒暑假爲余曰:『家藏唐邵謁詩八十篇,甚工。 謁選於吏部,部中牓此詩曰:有能過此者,當先注官。 衆無間言。 ……』余欲借傳,因循不果。 」按:今傳謁詩僅三十二首,未及半數。 )。

    邵謁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