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矣惟書愛未消,喜聞新塾出塵囂。 軒窗近水來無厭,弦誦因風聽忽遥。 遊藝定知輕拾芥,正心端欲似耘苗。 一經教子誠爲樂,家世從今未寂寥。
无
其他无
〔宋朝〕 劉子翬
老矣惟書愛未消,喜聞新塾出塵囂。 軒窗近水來無厭,弦誦因風聽忽遥。 遊藝定知輕拾芥,正心端欲似耘苗。 一經教子誠爲樂,家世從今未寂寥。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道和氣兮襲氤氳,宣皇規兮彰聖神。 服遐裔兮敷質文,格苗扈兮息煙塵。
春日清江岸,千甘二頃園。 青雲羞葉密,白雪避花繁。 結子隨邊使,開筒近至尊。 後於桃李熟,終得獻金門。
滄海去未得,倚舟聊問津。 生靈寇盜盡,方鎮改更貧。 夢裏舊行處,眼前新貴人。 從來事如此,君莫獨霑巾。
四周寒暑鎮湖關,三臥漳濱帶病顏。 報國雖當存死節,解龜終得遂生還。 容華漸改心徒壯,志氣無成鬢早斑。 從此使歸林藪去,更將餘奉買南山。 (見海寧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二第十七條。 同治《增修宜興縣壹》卷十《藝文志》亦載之。 )(又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九九《善權洞部》。 )(〖1〗《拜經樓詩話》卷二:「唐李蠙詩世不多見。 宜興善卷二毅題石壁一首曰〖詩畧〗。 蓋蠙太和時嘗見白龍於此,其詩尚有元和遺音。 蠙本名虬,將赴舉,夢名上添一畫成虱字,及寤,曰:『虱者,蠙也。 』乃更名,果登第。 皆可補《全唐紀事》之遺。 」望按:《全唐文》卷七八八收李蠙《請自出俸錢收贖善權寺事奏文》一篇,畧謂「寺在縣南五十里離墨山,是齊時建立。 ……寺內有洞府三所。 號爲乾洞者,石室通明處可坐五百餘人,稍暗處,執炬驗入,不知深淺。 ……洞門直下便臨大水洞,潺湲宛轉,湍瀨實繁,於山腹內漫流入小水洞。 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內水泉無底,大旱不竭。 洞門對齋堂廚庫,似非人境。 洞內常有雲氣昇騰,云是龍神所居之處。 臣大和中在此習業。 ……臣懷此冤憤近三十年。 ……今請自出俸錢依元買收贖,訪名僧主持,教化同力,卻造成善權寺。 ……」誠如此文所云,大和中李蠙曾於此習業,三十年後始出俸錢收贖,推其時當在壹宗咸通中。 然則題此詩於寺壁,要亦咸通間事矣。 )。
天賜平安水北中,滿庭荆樹醉春風。 縱覺塵世三公貴,何似吾家一脈通。 花底輕風香撲散,門前細柳綠皆同。 囘頭文館長安上,(原注:謂德溫兄。 )外際思予甯有窮。 (見《天壤閣叢書》本《莆陽黃御史集》附刻明崇禎本補附詩卷。 )(按詩題下端原署「從弟蟾」三字。 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卷四「次南延福坊」有御史黃滔宅,即據《黃御史集》中《延福里居和林寬何紹餘酬寄》詩及黃蟾此詩爲證。 )。
道法窮來理甚玄,知之修鍊口親傳。 棲真有象藏烏兔,自在遨遊本地仙。 赤水華池須是祕,黄牙寶鼎要精研。 靈胎變化無相剋,龍虎昇騰論汞鉛。
且喜梅花開,莫嗟梅花小。 花小風味深,此意君已了。
老大何堪客,窮愁畧不醒。 髮因閒事白,眼爲好山青。 月下南飛鵲,風前自照螢。 倚君如玉樹,蒲柳愧雕零。
宅家親擢得真才,柏府蘭堂更外臺。 未問遄驅向溝壑,半途應有詔書催。
晚向窮岡訪竹亭,竹間忽有打禾聲。 凶年獨使詩人飽,可見天公非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