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偈頌一百零二首 其八○

〔宋朝〕 釋慧遠

建山徐廷幹,三請譚般若。 未跨浮山門,一時說了也。 更開破天口,塞破太虛空。 潭南湘之北,趙州西院東。 擲下金剛圈,更饒栗棘蓬。 百千萬億箇,吞跳無有窮。 幸有當陽險崖句,山僧不敢重下注。 月裏麒麟笑揭天,泥牛拔斷珊瑚樹。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曉,來時悲早春。 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隨人。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望鄉應未已,四海尚風塵。

    杜甫 唐宋诗
  • 寄贈虢州張參軍

    三十事諸侯,賢豪冠北州。 桃花迎駿馬,蘇合染輕裘。 觀妓將軍第,題詩關尹樓。 青林朝送客,綠嶼晚回舟。 好栗分通子,名香贈莫愁。 洗杯新酒熟,把燭故人留。 百雉歸雲過,千峰宿雨收。 蒹葭露下晚,菡萏水中秋。 憶昨陪行樂,常時接獻酬。 佳期雖霧散,惠問亦川流。 開卷酲堪解,含毫思苦抽。 無因達情意,西望日悠悠。

    韓翃 唐宋诗
  • 送李泌

    昔別吳堤雨,春帆去較遲。 江波千里綠,囗囗囗囗囗。

    顧況 唐宋诗
  • 重九日廣陵道中

    秋山抱病何處登,前時韋曲今廣陵。 廣陵大醉不解悶,韋曲舊遊堪拊膺。 佳節縱饒隨分過,流年無奈得人憎。 却驅羸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羅隱 唐宋诗
  • 詠蟹

    蟬眼龜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趨。 如今飣在盤筵上,得似江湖亂走無。

    李貞白 唐宋诗
  • 山中

    清濁山中一氣分,洞中仙籟靜時聞。 竹花生□□□□,桑葉抱風蠒蛾紛紛。 夜月泛琴絃似磬,秋潭洗硯墨成雲。 海邊兄弟無音息,斜日愁看綠嶠曛。

    李郢 唐宋诗
  • 上清寶鼎詩二首(附存) 二

    人生燭上花,光(乙作「火」)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戊作「花」)工(丁作「花工」)進。 只(戊作「惟」)知雨露貪,不聞(丁、戊作「念」)零落盡(甲無以上二句)。 我昔(乙、戊作「昔我」)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青松靄朝(丁、戊作「明」)霞,縹緲山(戊作「上」)丁村。 既死明月魄,無復(丁、戊作「彼」)玻璃(乙、戊作「瓈」)魂。 念此一脫灑(戊作「酒」),長嘯祭(甲、乙、戊作「登」)崑崙。 醉著鸞皇(甲、丁、戊作「鳳」)衣,星斗俯可捫。 (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十《詩文補遺》錄蘇軾書李白詩墨跡。 出校各本,甲本爲趙令畤《侯鯖錄》卷二,乙本指《增修詩話總龜》卷十一引《王直方詩話》,丙本指《全唐詩》卷一八五引《王直方詩話》,丁本指《李白詩校注》據《唐宋詩醇》所錄校語,戊本指《津逮秘書》本《東坡題跋》卷二)(〖1〗《東坡題跋》卷二:「余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常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此二篇,云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2〗《侯鯖錄》卷二:「東坡先生在嶺南,言元祐中有見李白酒肆中誦其近詩云:『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非世人語也。 少游嘗手錄其全篇,少游敍云:『觀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嘗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二篇,云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白作也。 』」)(〖3〗《王直方詩話》:「元祐八年,東坡帥定武,李方叔、王仲弓別於惠濟,出示南嶽典寶東華李真人像,又出此二詩,曰此李真人作也。 近有人於江上遇之得此,云即李太白也。 」〖4〗《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引東坡云:「予都下見有人携一紙文書,字則顏魯公也,墨跡如未乾,紙亦新健,其詩曰:『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語非太白不能道也。 」今按:此詩第二首云:「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顯然非李白所作。 就前所錄北宋諸家有關獲得此詩的記錄而言,其作者約有以下幾種可能:其一,北宋道士托名李白作;其二,李真人作,後傳成李白作;其三,北宋道士錄唐時遺詩而獻於東坡;其四,東坡自作而僞稱得之於他人,亦如解《八陣圖》而稱少陵託夢之類。 今莫詳孰是。 因此二詩出處甚早,《全唐詩》及今賢補遺已錄存其片斷,故爲補足而附存之。 )。

    李白 唐宋诗
  • 次韻尹潜感懷

    胡兒又看繞淮春,嘆息猶爲國有人。 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羽靜風塵。 五年天地無窮事,萬里江湖見在身。 共說金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感煙津。

    陳與義 唐宋诗
  • 次韵鄭守舜舉喜雪四首 其一

    好雪相仍歲又除,豐年瑞事總堪書。 未嫌款段追千騎,化作張仙跨白馿。

    韓元吉 唐宋诗
  • 依韻和春日偶書

    甕面春醅壓嫩藍,盤中鵝{炙火=肉}亦肥甘。 正宜醉夢輕爲蝶,苦怕酬詩密似蠶。 病起羊公方隠几,歸來陶令只乘籃。 河堤古木欣欣暗,野水新秧拍拍渰。 已向官資隨分足,莫將忠憤等閑談。 況於世上諸般厭,不作人間一例貪。 陋巷自知當退縮,擁門誰解更趨參。 高低趣向難爲合,冷暖情懷固飽諳。 勉意妻兒猶苟祿,强顔冠冕未抽簪。 唯公恩遇留連久,頻對樽罍也負慙。

    梅堯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