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恭謁靈康祠下二首 其一

〔宋朝〕 謝伋

婺女光分鄰土壤,赤城標建絕紛埃。 叢祠祗事無終古,靈迹相傳有自來。 屋上飛煙梧鼎熟,水邊迎棹度船回。 大神如在匪徼福,但欲乞靈消禍災。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尹樞令狐楚及第後歸覲

    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蘭。 寶器金罍重,清音玉珮寒。 貢文齊受寵,獻禮兩承歡。 鞍馬幷汾地,爭迎陸與潘。

    盧綸 唐宋诗
  • 張常侍相訪

    西亭晚寂寞,鶯散柳陰繁。 水戶簾不卷,風牀席自翻。 忽聞車馬客,來訪蓬蒿門。 況是張常侍,安得不開尊。

    白居易 唐宋诗
  • 江南怨

    愁見橋邊荇葉新,蘭舟枕水楫生塵。 從來不是無蓮采,十頃蓮塘賣與人。

    施肩吾 唐宋诗
  • 懷廬嶽舊隱

    一別三年長在夢,夢中時躡石稜層。 泉聲入夜方堪聽,山色逢秋始好登。 巖鹿慣隨鋤藥叟,溪鷗不怕洗苔僧。 人間有許多般事,求要身閑直未能。

    杜荀鶴 唐宋诗
  • 詠三御史(題擬)

    韋子凝而密,任生直且狂。 可憐元福慶,也學坐癡牀。 (見《太平廣記》卷二五○韓琬《御史臺記》引)(《御史臺記》云:「唐元福慶,河南人,拜右臺監察。 與韋虛名、任正名頗事軒昂。 殿中監察朱評之詠曰〖詩略〗。 正名聞之,乃自改爲『俊且強』。 」按:談刻本《太平廣記》錄前段文字,適缺「朱」字。 《全唐詩》卷八七二收入此詩。 其祖本當即談刻本,未察「評之」爲人名,因列入無名氏諧謔詩。 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太平廣記》,爲汪紹楹先生校本,此處據明抄本補「朱」字,今即據以重錄。 評之時代,係參據任正名事跡而定。 )。

    朱評之 唐宋诗
  • 驪山行

    君不見開元至化垂衣裳,厭坐明堂朝萬方。 訪道靈山降聖祖,沐浴華池集百祥。 千乘萬騎被原野,雲霞草木相輝光。 禁仗圍山曉霜切,離宮積翠夜漏長。 玉堦寂歷朝無事,碧樹萎蕤寒更芳。 三清小鳥傳仙語,九華真人奉瓊漿。 下元昧爽漏恆秩,登山朝禮玄元室。 翠華稍隱天半雲,丹閣光明海中日。 羽旗旄節憩瑤臺,清絲妙管從空來。 萬井九衢皆仰望,彩雲白鶴方徘徊。 憑高覽古嗟寰宇,造化茫茫思悠哉。 秦川八水長繚繞,漢氏五陵空崔嵬。 乃言聖祖奉丹經,以年爲日億萬齡。 蒼生咸壽陰陽泰,高謝前王出塵外。 英豪共理天下晏,戎夷讋伏兵無戰。 時豐賦斂未告勞,海闊珍奇亦來獻。 干戈一起文武乖,歡娛已極人事變。 聖皇弓劍墜幽泉,古木蒼山閉宮殿。 纘承鴻業聖明君,威震六合驅妖氛。 太平遊幸今可待,湯泉嵐嶺還氛氳。

    韋應物 唐宋诗
  • 送曹大夫赴行在所

    西北連年殺氣高,群盜橫行如蝟毛。 廉頗李牧不世出,吾皇側席心焦勞。 汾陽自古多壯士,曹侯意氣千人豪。 年今四十猶偃蹇,拊髀長歎淹龍韜。 慨然揮袂謁行在,報國已淬腰間刀。 登壇拜將預指日,看君舉手清風濤。

    王十朋 唐宋诗
  • 次章房陵韻四首 其一

    老驥挺高骨,彌耳塵中馳。 鄰女嫁不售,泣向流黄機。 與子落窮山,坐無適時姿。 濠梁莞一笑,遊鱗噞風漪。

    陳造 唐宋诗
  • 又和前韵十首 其四

    結實收功鼎鼐調,不論江路與山椒。 可憐楊柳空牽嫵,飛盡狂緜祇綠條。

    廖行之 唐宋诗
  • 壬寅仲秋二十有五日哭東萊先生之墓 其四

    四海瞻依一偉人,丘封嶪嶪木森森。 仰天慟哭悲風起,舉世中和孰嗣音。

    徐暄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