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屋聲名四海知,十年平步上丹墀。 伏蒲議論高千古,視草文章妙一時。 雅望自應登輔弼,壯圖仍欲濟艱危。 誰知竟負經綸志,空使人懷殄瘁悲。
无
其他无
〔宋朝〕 吳芾
場屋聲名四海知,十年平步上丹墀。 伏蒲議論高千古,視草文章妙一時。 雅望自應登輔弼,壯圖仍欲濟艱危。 誰知竟負經綸志,空使人懷殄瘁悲。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懷錄兼就養,更懷趨府心。 晴山東里近,春水北門深。 新綬映芳草,舊家依遠林。 還乘鄭小駟,躞蹀縣城陰。
嘉陵驛上空牀客,一夜嘉陵江水聲。 仍對牆南滿山樹,野花撩亂月朧明。
紅葉黃花秋景寬,醉吟朝夕在樊川。 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對榻眠。 別畫長懷吳寺壁,宜茶偏賞霅溪泉。 歸來童穉爭相笑,何事無人與酒船。
玉關一自有氛埃,年少從軍竟未回。 門外塵凝張樂榭,水邊香滅按歌臺。 窗殘夜月人何處,簾卷春風燕復來。 萬里寂寥音信絕,寸心爭忍不成灰。
展驥端居暇,登龍喜宴同。 締賞三清滿,承歡六義通。 野晦寒陰積,潭虛夕照空。 顧慙非夢鳥,濫此廁雕蟲。
置天立地混沌分,造化含花處處焚。 一陰一陽乃成道,秋石蒼蒼浪子孫。 玄武朱雀明前路,湧泉真汞守乾坤。 鼎鼎製鉛成寶物,姹女藏頭不肯出。 十二葫中紫河車,四十二氣烈仙窟。 顏如玉,貌如霜,棗葉雄朱修修畢。 手摶日月入爐中,炎炎赫赫魂不失。 非濟凡間飢凍疾,不如學道急須出。 水煑冥冥白虎身,獸鑪上下兩莫測。 大象不遊於兔穴,大悟不拘於小節,迷者心差皆總失。 非傳下界盲瞽人,滅族亡身不可出。 六謌六謌,爾翺已去往蓬萊,白日霞仙,今古密鶴,叫前程,洞庭湖,禮我聖祖爲留術。 去無聲,甘如蜜,一七二七七萬畢。 開鑪忽見火一團,光彩炎炎赫赫奕。 雖濟凡間飢凍疾,不如訪道棲金室。 (《大還丹照鑑》)(按:《十國春秋》卷四七:「爾朱先生,成都人也。 字通微,亦號歸元子。 唐僖宗時隱鍊於金雞關下石室。 居久之,有異人與藥一丸,且戒曰:『子見浮石而服之,仙道成矣。 』自是遇石必投之水間,視其浮沉。 人皆笑以爲狂。 一日遊峽上,有叟艤舟相待,叩其姓氏,對曰:『涪州石姓也。 』遂豁然悟曰:『異人浮石之言,斯其應乎? 』因服藥輕舉而去。 時天復末年也。 先生有《還丹歌》傳於蜀中。 」應即此人。 此詩應即《還丹歌》。 《大還丹照鑑》作者爲後蜀廣政間人,故得以收錄之。 )。
僕本濩落人,辱當州郡使。 量力頗及早,謝歸今即已。 蕭蕭若凌虛,衿帶頃消靡。 車服卒然來,涔陽作遊子。 鬱鬱寡開顏,默默獨行李。 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寧風日,楚思浩雲水。 爲語弋林者,冥冥鴻遠矣。
歲晚檀欒姿,山中映孤宇。 聲繁天籟吟,影動仙幢舞。 即境是真如,黄花間幽圃。
投老一寸心,獨立無攀緣。 兀兀不自聊,愔愔誰與宣。 時有素心人,一枰奉周旋。 得雋非至數,三捷亦偶然。 危思寄方罫,積威下虛弦。 驕矜不須臾,奔北已可憐。 志士珍短景,顧謂璧可捐。 聖門未及藩,遠道要著鞭。 緬想運甓翁,操具投長川。 自强聖所臧,懷哉撫韋編。
門外車塵絕,樽前俗慮無。 輕身脫羈絆,曳尾得泥塗。 出處天真在,炎凉物性殊。 寄言欽雅意,相望隔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