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欣林下共談禪,底事深公挽出山。 千里同風無道俗,何妨一笑便言還。
无
其他无
〔宋朝〕 吳芾
方欣林下共談禪,底事深公挽出山。 千里同風無道俗,何妨一笑便言還。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簇簇淮陰市,竹樓緣岸上。 好日起檣竿,烏飛驚五兩。
廟列前峰迥,樓開四望窮。 嶺鼷嵐色外,陂雁夕陽中。 弱柳千條露,衰荷一面風。 壺關有狂孽,速繼老生功。
山海兩分歧,停舟偶此期。 別來何限意,相見卻無詞。 坐永神疑夢,愁多鬢欲絲。 趨名易遲晚,此去莫經時。
草堂在巖下,卜居聊自適。 桂氣滿堦庭,松陰生枕席。 遠瞻惟鳥度,旁信無人跡。 靄靄雲生峰,潺潺水流石。 頗尋黃卷理,庶就丹砂益。 此即契吾生,何爲苦塵役。
天台大師俗姓陳,其名智顗華容人。 隋煬皇帝崇明因,號爲智者誠敬申。 師初孕育靈異頻,彩烟浮空光照鄰。 堯眉舜目熙若春,禪慧悲智嚴其身。 長沙佛前發弘誓,定光菩薩示冥契。 恍如登山臨海際,上指伽藍畢身世。 東謁大蘇求真諦,智同靈鷲聽法偈。 得宿命通弁無礙,旋陀羅尼華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東,八載瓦官闡玄風。 敷演智度發禪蒙,梁陳舊德皆仰崇。 遂入天台華頂中,因見定光符昔夢。 降魔制敵爲法雄,胡僧開道精感通。 又有聖賢垂秘旨,時平國清即名寺。 贖得魚梁五百里,其中放生講流水。 後主三禮洞庭裏,請爲菩薩戒弟子。 煬皇世鎮臨江涘,金城說會求制止。 香火事訖乃西旋,渚宮聽衆逾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橫亘萬里皆稟緣。 煬皇啓請回法船,非禪不智求弘宣。 遂著《淨名精義傳》,因令徐柳參其玄。 帝既西趍移象魏,師因東還遂初志。 半山忽與沙門顛,俄傾逡巡偡韜秘。 止觀大師名法源,親事左溪弘度門。 二威灌頂誦師言,同稟思文龍樹尊。 荆溪妙樂間生孫,廣述祖教補乾坤。 寫照隨形殊好存,源公瞻禮必益敦。 俾余贊述斯討論,庶幾億載垂後昆。 (《傳教大師全集·天台靈應圖本傳集》卷二,轉錄自《東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天台文化專號》)。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疎。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體力今何似,函書闕到門。 匆匆緣不暇,負負復何言。 此日忘疏遠,明公實見存。 捫參懷蜀道,叱馭憶王尊。
兩州佳譽亞龔黄,琳館歸來道益光。 凜凜松筠非俗韵,詵詵蘭玉見餘芳。 梅催寒萼春初破,月滿冰輪夜未央。 景物漸新人不老,年年於此醉華觴。
千里携家一禿翁,一尊倒盡百愁空。 野梅可是工迎客,排日開花到浙中。
湖外遊曾漫,荒餘好在麽。 山應依樣瘦,民豈似田多。 不是無風物,其如費拊摩。 人言補外樂,且道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