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戰馬知霸術疎,烏江亭上獨欷歔。 萬人三尺俱無用,可惜當年不讀書。
无
其他无
〔宋朝〕 胡宏
快戰馬知霸術疎,烏江亭上獨欷歔。 萬人三尺俱無用,可惜當年不讀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山前度微雨,不廢小澗漁。 上有青襏襫,下有新腒疎。 滴瀝珠影泫,離披嵐彩虛。 君看荷製者,不得安吾廬。
用心何況兩衙間,退食孜孜亦不閑。 壓酒曬書猶檢點,修琴取藥似交關。 笙歌入夜舟中月,花木知春縣裏山。 平叔正堪湯餅試,風流不合問年顏。
明明在上兮天子聖,四方取則兮我公令。 疲民蘇息兮公之政,一日將去兮,誰泎我之性命。 (均見《全唐文》卷五一○李方郁《修中嶽廟記》引)(〖1〗《修中嶽廟記》:「上四年,用大司計侍郎爲丞相。 其明年,以我相秉樞機,我公掌綸誥,宜爲避嫌,遂自閤下拜河南尹。 將辭,上悄然謂公曰:『前時洛水爲災,洛民大潰,四走無遠,至有沒死者,豈勝其寃耶。 而公今去,我無東顧之患矣。 』公既至理事,先以恤民爲寄,活生瘞死,大開廩庾,賑貧乏,飽饑膓,暖寒體,極於畿甸。 而又蠲逋租,省徭賦,俾安穩其起居,勤強其事業。 故遠邇之民,相賀而歌曰〖略〗。 又歌曰〖略〗。 」杜文瀾《古謠諺》卷八一云:「案《全唐文》稱李方郁爲建中時人。 今考建中爲德宗年號,而建中之號僅有四年,其明年則爲興元元年,文內敘述,又與時事不其相符。 惟據連枝臺座之語,知尹河南者爲時相之昆弟耳。 俟考。 」)。
一日死生隔,平生父子休。 暮齡逢逆境,老淚濕清秋。 浪急珠沉海,天昏壑失舟。 煙霄落鵰鶚,天廐喪驊騮。 萬里車軸折,百年江漢流。 吾生今已矣,世事付悠悠。
久矣耆年罷送迎,喜聞革履下堂聲。 逰山笑我驀直去,過憂憐君太瘦生。 庭際楠陰凝晝寂,牆頭鵲語報秋晴。 功名已付諸賢了,長作閑人樂太平。
每嗟相逢少,常苦離別多。 行行復壯壯,往往起悲歌。 古來易水上,義士有荆軻。 捐軀思報恩,飲恨歌奈何。 况彼兒女懷,牽纏如蔓蘿。 是以世間人,鬢髮易番番。 喜君得郡章,東歸隨春波。 灘上嚴子祠,繫船聊經過。 其人當漢興,富貴不可羅。 足加天子腹,傲去釣於河。 冬披破羊裘,夏披破草蓑。 心中小宇宙,尤哂獻玉和。 我慙賤丈夫,豈異戴面儺。 未免爲鬼笑,誰知懼揮訶。 安得如君行,收跡已蹉跎。 空將閒歲月,塵埃浪銷磨。 正同三峽賈,盡力向盤渦。
棋酒遊從嘆離羣,酒床吟筆漫飛塵。 潮乎可奈才力老,甫也尚爲南北人。 安信不隨秋鴈到,流年倏復野梅新。 南崗北阜憑高地,引首吳天幾愴神。
道心非動靜,學者何難易。 癡雲欲掃除,迅霆無異擬。 無妄而徵疾,勿藥斯有喜。 一輪秋月明,云爲豈思慮。 太極奚可圖,可圖非太極。 矧復贅無極,哀哉可太息。 何不觀古聖,一一已默識。 胡爲復作圖,交擾而曲屈。 是孰知五行,五行皆妙質。 不可離合論,渾渾體自一。 安得孔子生,邪說俱蕩滌。 哀哉復哀哉,太息復太息。
萬里蒼茫融妙意,三杯虛白浴天真。
雲物昏然尚壓陰,霰聲琤若更過林。 憑陵竹葉淡仍薄,埋沒梅花幽更深。 屢枉高辭成楚調,獨憐晚歲欲南音。 勿多擾擾求周孔,欠一躬耕梁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