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次韵賁長老

〔宋朝〕 史浩

露地當年說白牛,反令後學莫能由。 足行香陌無窮轍,家在清江欲盡頭。 罣礙頓除猶是病,因緣未了且乘流。 此山日夕浮佳氣,見則何煩蠟屐游。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寄成都高苗二從事

    紅蓮幕下紫棃新,命斷湘南病渴人。 今日問君能寄否,二江風水接天津。

    李商隱 唐宋诗
  • 和襲美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 三

    每逢孤嶼一倚檝,便欲狂歌同採薇。 任是煙蘿中待月,不妨欹枕扣舷歸。

    陸龜蒙 唐宋诗
  • 比紅兒詩 三十

    照耀金釵簇膩鬟,見時直向畫屏間。 黃姑阿母能判剖,十斛明珠也是閑。

    羅虬 唐宋诗
  • 詠禮部尚書廳後鵲

    懷印喜將歸,窺巢戀且依。 自知棲不定,還欲向南飛。

    蘇頲 唐宋诗
  • 書妙圓塔院張道者屋壁(蜀大東門外有妙圓塔院,僧名行勤,俗姓張氏,人以其精於修行,因謂之道者。)

    成都有一張道者,五十年來住村野。 祇將淡薄作家風,未省承迎相苟且。 南地禪宗盡偏參,西蜀叢林遊已罷。 深知大藏是解粘,不把三乘定真假。 張道者,傍沙溪,居蘭若,草作衣裳茅作舍。 活計生涯一物無,免被外人來借借。 寅齋午睡樂咍咍,檀越供須都不謝。 沿身不直五分銅,一句玄玄豈論價。 張道者,貌古神清不可畫。 鶴性雲情本自然,生死無心全不怕。 縱逢刼火未爲災,暗裏龍蛇應歎訝。 張道者,不說禪,不答話,蓋爲人心難誘化。 盡奔名利謾馳驅,個個何曾有般若。 分明與說速休心,供家卻道也爛也。 張道者,不聚徒,甚脫灑,不結遠公白蓮社。 心似秋潭月一輪,何用聲名播天下。 (《茅亭客話》三)。

    慈覺 唐宋诗
  • 靈隱寺

    長松晉家樹,絕頂客兒亭。 (見《淳祐臨安志》殘本卷八)。

    盧元輔 唐宋诗
  • 送范才元

    古云七尺軀,不及一尺面。 紛紛閲人久,過眼今乃見。 吾弟外門傑,籍甚東周彦。 瀾翻倒三峽,浩博横萬卷。 不減王夷甫,似是曹子建。 抱負三十年,始遇相君薦。 聲名徹當宁,賜對金鑾殿。 乃不留石渠,頗動薦紳歎。 大藩須按察,此事君亦漫。 遙知閉齋閣,幽討在几案。 歲月局上消,山水琴中玩。 官池本不渾,慎勿驚魚亂。 明年麥秋殘,荔子承清宴。 即席洒椽筆,可酢風味獻。 歸來佐中與,密勿膺帝眷。 不忍話艱難,江淮尚酣戰。 乃翁月旦評,飽學富文翰。 當年蒙賞音,好我置華饌。 侑觴出歌舞,色温微笑粲。 回頭隔生死,拊事臉必泫。 而今百無堪,老大足憂患。 讀書秪自誤,株愚不知變。 平生一丘壑,競此豈其慢。 正可卷而懷,安於素貧賤。 故鄉無巢歸,客子鬬身健。 功名要晚就,婚嫁須早辦。 浮萍偶相值,悵此臨岐餞。 更待南雁回,書來警衰愞。

    李處權 唐宋诗
  • 自贊

    辭九重,歸東越。 聽松風,對江月。 冷笑老胡得一橛。

    釋德光 唐宋诗
  • 寄題滁州豐樂亭

    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峯下。 使君去窮源,林外留車馬。 一徑穿篠深,蔽日復瀟灑。 行盡逢泓澄,翠影如可瀉。 雲樹陰其旁,造物將有假。 引水開石池,結宇覆碧瓦。 乃知愛玩心,朝夕未忍捨。 近移溪上石,怪古蒼蘚惹。 芍藥廣陵來,山卉雜夭冶。 春禽時相鳴,賓從不應寡。 欲問淮南趣,還思洛陽社。 勝事已不辜,吟觴無倦把。

    梅堯臣 唐宋诗
  • 幽懷

    苫茅架竹亦吾廬,病起幽懷得小攄。 愛酒已捐身外事,閉門猶讀死前書。 鄰家人喜添新犢,小市奴歸得早蔬。 但使身安歲中熟,敢辭老境落樵漁。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