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來又十年,山水故凄然。 獨鴈仍爲旅,雙鳬已作仙。 濁流分蜀派,青色聚淮烟。 石上罾魚者,猶言縣令賢。
无
其他无
〔宋朝〕 李石
重來又十年,山水故凄然。 獨鴈仍爲旅,雙鳬已作仙。 濁流分蜀派,青色聚淮烟。 石上罾魚者,猶言縣令賢。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荆衡氣偏秀,江漢流不歇。 此地多精靈,有時生才傑。 伊人今獨步,逸思能間發。 永懷掩風騷,千載常矻矻。 新碑亦崔嵬,佳句懸日月。 則是刊石經,終然繼檮杌。 我來觀雅製,慷慨變毛髮。 季主盡荒淫,前王徒貽厥。 東周既削弱,兩漢更淪沒。 西晉何披猖,五胡相唐突。 作歌乃彰善,比物仍惡訐。 感歎將謂誰,對之空咄咄。
數日自穿池,引泉來近陂。 尋渠通咽處,遶岸待清時。 深好求魚養,閑堪與鶴期。 幽聲聽難盡,入夜睡常遲。
疎杉低通灘,冷鷺立亂浪。 草彩欲夷猶,雲容空澹蕩。
鳥棲庭樹夜悠悠,枕上誰知淚暗流。 千里夢魂迷舊業,一城砧杵搗殘秋。 窗閑寂寂燈猶在,簾外蕭蕭雨未休。 早晚萊衣同著去,免悲流落在邊州。
繁弦已停雜吹歇,勝兒調弄邏娑撥。 四弦攏撚三五聲,喚起邊風駐明月。 大聲嘈嘈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渤。 小弦切切怨颸颸,鬼哭神悲秋窸窣。 倒腕斜挑摯流電,春雷直戛騰秋鶻。 漢妃徒得端正名,秦女虛誇有仙骨。 我聞天寶十年前,涼州未作西戎窟。 麻衣右衽皆漢民,不省胡塵暫蓬勃。 太平之末狂胡亂,犬豕崩騰恣唐突。 玄宗未到萬里橋,東洛西京一時沒。 漢土民皆沒爲虜,飲恨吞聲空嗢咽。 時看漢月望漢天,怨氣衝星成彗孛。 國門之西八九鎮,高城深壘閉閑卒。 河湟咫尺不能收,輓粟推車徒兀兀。 今朝聞奏涼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勝兒若向邊塞彈,征人淚血應闌干。
蒙恬芳軌設,遊楚清音列。 形通天地規,絃寫陰陽節。 鄭音既寥亮,秦聲復凄切。 君聽陌上桑,爲辨羅敷潔。 (以上見《佚存叢書》本《李嶠雜詠百二十首》卷下)(按:《佚存叢書》本《李嶠詠百二十首》,所錄諸詩文字與《全唐詩》所載者差異較大。 以上二詩完全不同,故另錄出。 有一句或數句不同者,錄如次。 僅個別文字不同者從略。 〖1〗《風》首二句作「落日正沈沈,微風生北林」。 〖2〗《霧》三四兩句作「別有丹山霧,玲瓏素月明」。 〖3〗《梨》五六兩句作「春暮條應紫,秋來葉正紅」。 〖4〗《樓》三四兩句作「落星臨畫閣,井幹起高臺」。 〖5〗《橋》後四句作「巧作七星影,能圖半月輝。 即今滄海宴,無復白雲威」。 )(〖6〗《簾》首二句作「曉風清竹殿,初日映秦樓」。 第三句作「曖曖籠珠網」。 第五句作「窗中月影入」。 〖7〗《扇》第二句作「蒲葵實曉清」。 第五句作「逐暑含風轉」。 第七句作「還取同心契」。 〖8〗《墨》第六句作「皂疊映逾沈」。 〖9〗《刀》第五句作「割錦紅鮮裏」。 〖10〗《彈》首句作「俠客遙相望」。 三四兩句作「共持蘇合彈,來此傍垂楊」。 末二句作「莫欣黃雀至,須憚微軀傷」。 〖11〗《琵琶》首句作「裁規勢漸團」。 〖12〗《珠》末二句作「誰憐被褐者,懷寶自多才」。 〖13〗《綾》第二句作「爲衾值漢君」。 五六兩句作「色帶冰綾影,光含霜雪文」。 〖14〗《素》五六兩句作「碪杵調風響,綾紈寫月輝」。 〖15〗《錦》第七句作「若逢朱太守」。 〖16〗《布》三四兩句作「瀑泉飛掛鶴,浣火有炎光」。 末句作「來穆採花芳」。 另伯三七三八卷存李嶠雜詠二首又四句,斯五五五卷存六首又三句,其文字與《全唐詩》有較多不同,錄其要者如次。 伯三七三卷載《鳳》第六句作「頻過潁水湯」。 《兔》五、六、七三句作「漢殿跧容伏,梁園隱迹微,方知感純孝」。 )。
楊岐金圈與栗蓬,吞跳依前事不同。 大海都來一口吸,更無南北與西東。
危磴盤紆上翠微,倚天樓觀碧参差。 雨來海氣先横騖,風惡松柯盡倒垂。 孤鶻歸巢翅翎重,斷鴻覔伴語聲悲。 人間萬事難禁老,醉撫闌干欲暮時。
雨解平簷雪,風收際海雲。 根蘇萱出土,冰斷水生紋。 遊舫家家葺,行歌巷巷聞。 太平原有象,端爲謝東君。
略略煙痕草許低,初初雨影傘先知。 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