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扇子詩 其六

〔宋朝〕 李石

竹影月來去,荷香風送迎。 南窗枕書卧,醉眼看山橫。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相和歌辭 宮怨 一

    塵滿金爐不炷香,黃昏獨自立重廊。 笙歌何處承恩寵?一一隨風入上陽。

    柯崇 唐宋诗
  • 成名後留別從兄

    一辭山舍廢躬耕,無事悠悠住帝城。 爲客衣裳多不穩,和人詩句固難精。 幾年秋賦唯知病,昨日春闈偶有名。 却出關東悲復喜,歸尋弟妹別仁兄。

    姚合 唐宋诗
  • 荅小子弟詩

    黃口小兒口莫憑,逡巡看取第三名。 孝廉持水添缾子,莫向街頭亂椀鳴。

    楊萊兒 唐宋诗
  • 寶應初征史朝義過虢州題僧寺壁(題擬)

    高僧居淨域,客子戀皇宮。 試訪毘耶室,旋(《大典》作「施」)遊方丈中。 禪林吹梵響,忍草散香風。 妙說三元(《大典》作「玄」)義,能談不二宗。 色空雙已滅,內外兩緣同。 識盡無生理,乃覺出凡(《大典》作「梵」,《金文最》作「樊」)籠。 (見光緒二年刊高錦榮纂《靈寶縣志》卷八《藝文》下。 又見《金文最》卷七一許安仁大定十六年撰《御題寺重即唐德宗詩碑》(徐俊告)、《永樂大典》卷一三八二三引《洛陽志》〖張忱石告〗)(按:《永樂大典》引《洛陽志》:「御題寺,寺在靈寶南里。 唐寶應元年,德宗以皇子爲天下兵馬元帥,統兵征史朝義過)(之,題詩壁間。 厥後十七年即位,寺僧玄覺詣長安求寺額,詔以御題名之。 」其後又錄無名氏詩云:「解鞍投宿得禪宮,識破浮生萬境空。 夜靜稍□簷外雨,朝來知是葉間風。 」此詩未詳何代何人所作,姑附此。 清畢沅《中州金石記》卷五:「御題寺唐德宗詩碣,大定十六年立,許安仁記幷書,在御碑寺。 額正書云:『御題寺唐德宗天章碑。 』下爲五律詩一首。 知年月人名者,據黃叔璥《中州金石攷》也。 」今按:《縣志》錄此詩原題作《題御碑寺》,然寺名因德宗此詩而得名,詩題顯爲後人追補。 今重爲擬題。 黃叔璥書未見。 碑記,《縣志》亦未收。 有關史事,兩《唐書》、《通鑑》所記甚詳,不具錄。 )。

    德宗皇帝李适 唐宋诗
  • 王良百一歌 毛病 四

    帶劍渾小事,喪門不可當。 滴淚如入口,有福也須防。

    徐成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五八

    老態垂垂,歲月浸欺。 半頭生白髮,瘦骨裹黄皮。 情閑用而活,句妙默而知。 河闊斗寒雲靜夜,天無四壁風披披。

    釋正覺 唐宋诗
  • 春雪和袁望囘三首 其一

    殘歲連人日,同雲暗海涯。 晨開才曭晃,暮集復交加。 野色鋪霜縞,秋光散玉葩。 老夫僵不掃,稚子走争拿。 皎潔欺梅萼,嚴凝禁草芽。 餓彪迷舊穴,驚雁失圓沙。 有客方誇酒,何人欲鬬茶。 南山歌禹甸,西國想毗耶。 弄日烏薪熟,圍風翠幙遮。 豈知春霽好,萬物動芳華。

    王之道 唐宋诗
  • 和張君美韵二首 其一

    志大空憂國,途窮欲問天。 功名羞短褐,蹭蹬惜流年。 死友留天末,生涯寄海邊。 相逢是何日,回首重依然。

    吳芾 唐宋诗
  • 寄題蘇子美滄浪亭

    聞買滄浪水,遂作滄浪人。 置亭滄浪上,日與滄浪親。 宜曰滄浪叟,老向滄浪濱。 滄浪何處是,洞庭相與鄰。 竹樹種已合,魚蟹時可緡。 春羹芼白菘,夏鼎烹紫蓴。 黄柑摘霜晚,香稻炊玉新。 行吟招隠詩,懶戴醉中巾。 憂患兩都忘,還往誰與頻。 昨得滁陽書,語彼事頗真。 曩子初去國,我勉勿迷津。 四方不可之,中土百物淳。 今子居所樂,豈不遠埃塵。 被髮異泰伯,結客非春申。 莫與吳俗尚,吳俗多文身。 蛟龍刺兩股,未變此遺民。 讀書本爲道,不計賤與貧。 當須化閭里,庶使禮義臻。

    梅堯臣 唐宋诗
  • 簡譚德稱監丞

    廣都江上送舟行,泪灑春風别少城。 冉冉幾經新歲律,依依猶有舊交情。 塵冠當挂彈何用,革带頻移瘦自驚。 剩欲約公風雨夜,一燈相對話平生。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