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千疊隠南轅,漢渚風檣箭浪翻。 流水東西俱怨別,離亭長短共銷魂。 歌翻白雪知難和,注怯黄金故易昏。 玉骨更羸詩筆苦,客裾猶欲曳何門。
无
其他无
〔宋朝〕 宋祁
楚山千疊隠南轅,漢渚風檣箭浪翻。 流水東西俱怨別,離亭長短共銷魂。 歌翻白雪知難和,注怯黄金故易昏。 玉骨更羸詩筆苦,客裾猶欲曳何門。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前閣雨簾愁不卷,後堂芳樹陰陰見。 石城景物類黃泉,夜半行郎空柘彈。 綾扇喚風閶闔天,輕帷翠幕波淵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幾夜瘴花開木棉。 桂宮留影光難取,嫣薰蘭破輕輕語。 直教銀漢墮懷中,未遣星妃鎮來去。 濁水清波何異源,濟河水清黃河渾。 安得簿霧起緗裙,手接雲軿呼太君。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種金蓮。 白雲乍可來青嶂,明月難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飛錫去,恐妨鶯囀翠樓前。
男年七十八,(一本作「十七八」。 )莫遣倚街衢。 若不行奸盗,相構即榻(一本作「摺」)蒲。 (「榻蒲」,張錫厚改作「樗蒲」。 )。
送君青門外,遠詣滄海汜。 鳧舄遊帝鄉,羽衣飛故里。 術妙焚金鼎,丹成屑瓊蘂。 追餞會羣僚,屬文降天旨。 秦吳稱異域,少別猶千祀。 黃鶴寓遼陽,應明城郭是。 (見孔延之《會稽掇英總集》卷二)(〖1〗鄭樵《通志》卷七十《藝文略》第八「詩總集類」有「《賀監歸鄉詩集》一卷。 」〖2〗王楙《野客叢書》卷十七云:「僕尋考《會稽集》,得明皇所爲送賀老歸越之序與詩,及朝士自李適[之]以下三十七人餞別之作,是時正天寶三載正月五日也。 」按:王楙所見《會稽集》,當即《會稽掇英總集》。 該集卷二收明皇以下三十七人送賀詩,與楙所云正合。 除明皇、李白、李林甫、姚鵠等四首已收入《全唐詩》外,餘均失收,以下分別輯出。 其中王鐸、嚴都、李慎微三首,係晚唐人擬作,分別收入本書卷三十三、卷三十一、卷三十五。 )。
我在河東時,使往定襄里。 定襄諸小兒,爭訟紛城市。 長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 謗書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牽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我來折此獄,五聽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嘗施鞭箠。 是時三月暮,遍野農桑起。 里巷鳴春鳩,田園引流水。 此鄉多雜俗,戎夏殊音旨。 顧問邊塞人,勞情曷云已。
從小莫顛謏,長大始成人。 經史須勤學,然可待尊親。 勿談他己短,但秪自脩身。 所作行慈善,見者生欽羨。 好事審還聽,憎愛去貪戀。 我即說分明,誡逸絕驕矜。 孺子受天廕,不織不蠶耕。 願爾多聰悟,考順於君父。 逆耳必從之,少慾減嗔怒。 謹守作童兒,緣是正愚癡。 重貴在心知,認取世間爲。
平生義方教,真是起家媒。 有子願已足,無心官自來。 興隨鳩杖逸,情爲雁行哀。 想見長塘水,凄凉遶夜臺。
吾家老仙一世師,挺特風槩老不衰。 平生行己有本末,世人不知其天知。 急流勇退人恨早,纖塵恐汙白玉姿。 精神强健腰脚輕,鬖鬖白髮明鬢髭。 盤谷亭前一幅巾,子掖孫携翁笑歖。 無官一品錢滿屋,汝輩持底逃寒饑。 指心一點物非物,向來所貯惟不欺。 慇懃寶此徵後福,如印券契火灼龜。 我勤樸斲爾塗堊,障護風雨期勿隳。 庭前百拜領翁語,有毫髮愧非翁兒。 季也才力百倍予,天之報翁或在茲。 得其一體敏且强,遇事雹落雷電馳。 莫嫌掾尉官職卑,正欲小試觀異時。 弟兄贈言出寸丹,豈但趣和同兒嬉。 伯氏有德君子哉,發言不妄如發機。 敘文千字炯星日,是病苦者之神醫。 願子銘几銘盤盂,驊騮萬里未易期。 悲莫悲於生別離,鴈序可忍霜風吹。 丈夫遠懷在門戶,正使蟻聚終奚爲。 酒闌上馬飛鳥疾,我亦安能空鬰鬰。
談笑去拘忌,乃見相與深。 風騷得往返,但見非知音。 明日車馬北,豈不動離襟。 春風蘼蕪綠,別恨生遥岑。
帝憐憂國許歸田,猶得幽居俯澗瀍。 應笑詩人賦招隠,茹芝带索只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