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旱無方種種求,老龍誰識隱巖湫。 茅山居士興慈願,一叱風雲四百州。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了思
救旱無方種種求,老龍誰識隱巖湫。 茅山居士興慈願,一叱風雲四百州。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亂餘山水半凋殘,江上逢君春正闌。 針自指南天窅窅,星猶拱北夜漫漫。 漢陵帝子黃金盌,晉代神仙白玉棺。 回首風塵千里外,故園煙雨五峰寒。
三考四嶽下,官曹少休沐。 久負青山諾,今還獲所欲。 嘗聞玉清洞,金簡受玄籙。 夙駕昇天行,雲遊恣霞宿。 平明矯輕策,捫石入空曲。 仙人古石壇,苔遶青瑤局。 陽桂凌煙紫,陰蘿冒水綠。 隔世聞丹經,懸泉注明玉。 前驚羽人會,白日天居肅。 問我將致辭,笑之自相目。 竦身雲遂起,仰見雙白鵠。 墮其一紙書,文字類鳥足。 視之了不識,三返又三復。 歸來問方士,舉世莫解讀。 何必若蜉蝣,然後爲跼促。 鄙哉宦遊子,身志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勞歌叩山木。
人生行止在知己,遠佐諸侯重所依。 綠綬便當身是貴,青霄休怨志相違。 晚雲遼水疎殘雨,寒角邊城怨落暉。 此去黃金臺上客,相思應羨鴈南歸。
欲囀聲猶澀,將飛羽未調。 高風不借便,何處得遷喬。
州府謫宦居,邑城攝官涖。 悠悠涇川適,佳期此相遲。 靈溪知幾曲,曲曲各殊致。 仙嶺多巉顏,前峰特超類。 穹崇勢旁倒,㟯下無地。 洞穴盤龍蛇,空巖隱魑魅。 蘋開秋水綠,竹動寒山翠。 遠嶂數瀑懸,疎林一猿墜。 依然彈素絃,流我望鄉淚。 席上紅泉飛,樽前白雲至。 中山是隱居,緬想故心醉。 忽覩邢武辭,聆其金石備。 神交十載得,良願三人遂。 (詩見嘉慶十二年刊洪亮吉纂《涇縣志》卷三一,序據附錄蔣之奇文補)(〖1〗清趙紹祖《涇川金石記》「開元摩崖詩碑」條引宋蔣之奇《磨崖詩序》略云:「予遊涇川,過琴溪,浮舟釣臺,道旁見石崖蒼蒼,上摩穹旻,意其下必有瓌觀焉。 既還至水西,涇令陳中裕餞余巖礲寺,尉劉公曼云:向所觀石崖古刻尚在。 唐玄宗開元甲子,河間邢巨、沛國武平一,嘗遊是溪,題絕句其下。 又刻一長篇,尤雅淡有清思。 其序云:『二十二年冬,予自柱史謫掾宣城,明年九月,連率班公〖原注:下闕〗。 』讀其詩,有云:『忽覩邢武辭,聆其金石備。 』以詩序考之,蓋是人也。 後邢、武一紀而來,疑其即杜偉也。 」〖2〗同書「杜偉《周公亭記》」條引同人《琴溪釣臺詩序》略曰:「釣臺旁山臨溪,上有古碑,皆漫滅殘剝,僅有數字可辨。 其上篆四字曰《周公亭頌》,其餘字皆八分,云:『前殿中侍御史宣城郡司戶京兆杜偉纂。 』〖下略〗」)(按:《涇縣志》錄此詩,署「亡名氏」,無序。 末跋云:「疑杜偉作。 偉以開元二十年謫掾宣城,今《全唐詩》但收『忽覩邢武辭』二句,即作杜偉。 」今參蔣之奇熙寧間所作二序,可決知此詩爲杜偉所作。 《全唐詩》卷七九五據蔣文錄二句,歸杜偉,無小傳,今據蔣氏二序補之。 )。
岸眉橫雪,河目含秋。 海口鼓浪,航舌駕流。 撥亂之手,太平之籌。 老趙州,老趙州,攪攪叢林卒未休。 徒費工夫也造車合轍,本無伎倆也塞壑填溝。
孤芳高節共亭亭。
我昔丞歷陽,好筆得柳生。 維時習治久,群盜方縱橫。 生售數毛頴,一一簡擇精。 作字可人意,爲我供筆耕。 不知二十年,天下乃復平。 爾貧技不售,我困功無成。 布衫負篛笠,羸然過柴荆。 我老廢讀書,無意游管城。 千錢與斗米,聊爾餉此行。 歸家飽妻子,一笑嘲彭亨。
牡丹酴醾送春歸,南風亦復吹戎葵。 青女不瘦芙蓉肌,雪中山茶火爭輝。 此開彼落相背馳,安得坐隅皆見之。 劍南老人來解衣,好手不免如徐熙。 蕭然四幅十二枝,規模一出衆史卑。 妙處天授非人爲,右軍字畫少陵詩。 後來縱好難並馳,傳觀左右識者誰。 愛畫入骨吾一癡,惜哉不獲坡谷題。 何妨擾擾俗眼疑,秀野前後花成帷,按圖求之君自知。
自有山翁樣子存,家傳祖代沒分文。 南北東西無別有,光明遍照獨爲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