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懷清曠兄弟

〔宋朝〕 鄧深

殘臘迎除夕,新春接上元。 常時陪內集,排日醉芳樽。 歲月驚殊俗,關山隔故園。 談邊應記我,頻嚏怪黄昏。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長門怨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徐賢妃 唐宋诗
  • 郊廟歌辭 享惠昭太子廟樂章 請神

    嘉薦既陳,祀事孔明。 閒歌在堂,萬舞在庭。 外則盡物,內則盡誠。 鳳笙如聞,歌其潔精。

    歸登 唐宋诗
  • 送李侍御

    行李戀庭闈,乘軺振綵衣。 南登指吳服,北走出秦畿。 去國夏雲斷,還鄉秋雁飛。 旋聞郡計入,更有使臣歸。

    宋之問 唐宋诗
  • 寄懷西蟾師弟

    萬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風。 自從相示後,長記在吟中。 見說南遊遠,堪懷我姓同。 江邊忽得信,迴到岳門東。

    齊己 唐宋诗
  • 丹元子步天歌 天市垣

    下垣一宮名天市,兩扇垣牆二十二。 當門六角黑市樓,門左兩星是車肆。 兩箇宗正四宗人,宗星一䨥亦依次。 帛度兩星屠肆前,候星還在帝坐邊。 帝坐一星常光明,四箇微茫宦者星。 以次兩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斗是五星斛是四。 垣北九箇貫索星,索口橫者七公成。 天紀恰似七公形,數著分明多兩星。 紀北三星名女牀,此坐還依織女傍。 三元之象無相侵,二十八宿隨其陰。 水火土木幷與金,以次別有五行分。 (以上三首錄《通志》卷三九《天文略》第二)(按:〖1〗《崇文總目》輯本卷四《天文占書類》有「《丹元子步天歌》一卷,王希明撰」。 〖2〗《新唐書·藝文志》「天文類」云:「王希明《丹元步天歌》一卷。 」)(〖3〗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下《校正〈崇文總目〉十七條》云:「《丹元子步天歌》,此但記列星所在,並其象數,使人易識耳,非占說也。 」〖4〗鄭樵《通志·天文略》云:「隋有丹元子者,隱者之流也。 不知名氏,作《步天歌》,見者可以觀象焉。 王希明纂漢晉志以釋之,《唐書》誤以爲王希明也。 ……此本只傳靈臺,不傳人間,術家秘之,名曰《鬼料竅》。 世有數本,不勝其訛,今則取之,仰觀以從稽定。 」〖5〗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袁本〗卷三上錄《步天歌》一卷:「右未詳撰人。 二十八宿地歌也。 三垣頌、五星凌犯賦於後。 或云唐王希明,自號丹元子。 」〖6〗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九《天道》云:「《步天歌》,《唐志》謂王希明丹元子。 今本司天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喬令來注。 二十八宿歌、三垣頌,五行吟,總爲一卷。 」次引鄭樵之說,末謂「然則王希明丹元子蓋二人也」。 〖7〗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四云:「《丹元子步天歌》,不著撰人姓名。 相傳以爲唐王希明所撰。 鄭樵獨非之。 以爲丹元子隋之隱者,與希明各是一人。 然歌詞淺陋,不似隋人文字,《隋書·經籍志》亦無此書,其非隋人明矣。 古天文家未有以太微、天市配紫宮爲三垣者。 《太史公書》,太微屬南宮,天市屬東宮。 《晉》、《隋》二志,則分中外宮與二十八宿爲三列、而太微、天市雜敍於中宮之次。 使丹元子果隋人,則唐初李淳風修《隋志》,何不一述三垣之說乎? 漁仲好異而無識,欲取俚鄙之歌,駕乎前志之上,所謂棄周鼎而寶康瓠者也。 」〖8〗沈曾植《海日樓札叢》卷三云:「世或謂《丹元子步天歌》是隋時人作,鄭漁仲《天文略》亦謂丹元子隋人撰歌,王希明唐人撰釋。 然《通志》天文書目:《丹元子步天歌》一卷,注云:『唐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 』固無丹元子隋人之說也。 《唐志》五行類,王希明《太一金鏡式經》十卷,注『開元中詔撰』則希明乃術數學家,非天文專家。 」〖9〗羅振玉《雪堂校刊羣書敍錄》卷下云:「鄭氏《通志·天文略》謂撰《步天歌》之丹元子乃隋人,於前藉無徵,恐未可信。 」)。

    王希明 唐宋诗
  • 秋浦歌十七首 十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猨吟。 君莫向秋浦,猨聲碎客心。

    李白 唐宋诗
  • 偈頌二百零五首 其九○

    主中主,須辨取。 動犯威嚴,細看規矩。 貴不可得其名,壽不可窮其數。 四溟潮落露仙山,萬里雲開廓天宇。

    釋正覺 唐宋诗
  • 仗錫爲長老寫真求贊

    木老春遲,山寒雪早。 潮退珊瑚林,霽空明月曉。 守默自如,對緣恰好。 得往得來,隨起隨倒。 龍潭覷破天皇,馬祖踏著水潦。

    釋正覺 唐宋诗
  • 重九前一日對菊戲書

    菊吐金英已滿籬,持杯指凖賞芳菲。 有巾可漉還無釀,載酒何人是白衣。

    歐陽澈 唐宋诗
  • 盆中梅花

    兀兀天涯客,依依雪谷花。 莫辭遮病眼,相伴送年華。 勸我三盃釂,熏心一念邪。 幽香戀吟筆,半墮墨池漥。

    朱松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