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享備福,宮殿常隨之。 驕王擅雄富,鐘鼓具不移。 巨細無實相,一種生幻師。 君家數尺峯,在處供娛嬉。 衡嵩接几闥,岷峨入提携。 只作如是解,天地皆目瑿。 君言勿作劇,丐我瓊琚詞。 援毫不能奇,永愧嶄絕姿。 烹茶炷爐薰,𡷾崒繚輕絲。 如雲出澗壑,頃暫萬國滋。 請以小喻大,人才亦如斯。 我無適俗韻,夢想懷崟𡼭。 借渠琳琅響,和我蘭荃詩。 明朝謝冠服,雲根有茅茨。
无
其他无
〔宋朝〕 李流謙
諸天享備福,宮殿常隨之。 驕王擅雄富,鐘鼓具不移。 巨細無實相,一種生幻師。 君家數尺峯,在處供娛嬉。 衡嵩接几闥,岷峨入提携。 只作如是解,天地皆目瑿。 君言勿作劇,丐我瓊琚詞。 援毫不能奇,永愧嶄絕姿。 烹茶炷爐薰,𡷾崒繚輕絲。 如雲出澗壑,頃暫萬國滋。 請以小喻大,人才亦如斯。 我無適俗韻,夢想懷崟𡼭。 借渠琳琅響,和我蘭荃詩。 明朝謝冠服,雲根有茅茨。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衰顏甘屏迹,幽事供高臥。 鳥下竹根行,龜開萍葉過。 年荒酒價乏,日併園蔬課。 猶酌甘泉歌,歌長擊樽破。
壯齡非濟物,柔翰誤爲儒。 及此齋心暇,翛然與道俱。 散材誠獨善,正覺豈無徒。 半偈蓮生水,幽香桂滿爐。 息陰慙蔽芾,講義得醍醐。 跡似桃源客,身攖竹使符。 華夷參吏事,巴漢混州圖。 偃草懷君子,移風念嗇夫。 翳桑俄有績,宿麥復盈租。 圓寂期超詣,凋殘幸已蘇。 解空囊不智,滅景谷何愚。 幾日遵歸轍,東菑殆欲蕪。
轉刺名山郡,連年別省曹。 分題得客少,著價買書高。 晚柳蟬和角,寒城燭照濤。 鄱溪臥疾久,未獲後乘騷。
借問釣魚者,持竿多少年。 眼明汀島畔,頭白子孫前。 櫂入花時浪,燈留雨夜船。 越江深見底,誰識此心堅。
淒淒北風吹鴛被,娟娟西月生蛾眉。 誰知獨夜相思處,淚滴寒塘蕙草時。
遠見麻姑戲瑞禽,每來教舞此壇心。 基離地面三千丈,勢倚雲根一萬尋。 煙海日搖雙翅影,洞天風散九韻音。 自從越叟分明說,便想羅浮直至今。 (〖1〗上面這些詩寫辰一小冊上,線裝,僅存五葉,共二十八首。 後有殘闕,原書葉數、詩數不知多少。 總題《涉道詩》,下題撰人李翔姓名。 李翔的時代和事跡無所考,這個詩集也不見於著錄。 所歌詠酬答的都是道山道觀,當時道教的天師、尊師、鍊師、總真以及供奉和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跡等。 這應該是一部現存最古的道徒詩集。 〖2〗詩中所表現的山名和地名,多在今江西、江蘇、浙江三省,主要是在龍虎山、茅山、天台山之間,李翔大概就是這一地區以內的人。 他的時代,大概是第九世紀末年或第十世紀初年的人。 謝自然是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十一月十二日卒於梁州西門外金泉山的,韓愈〖七六八--八二四〗有《謝自然詩》〖《昌黎先生集》卷一〗,李翔有《題謝自然傳後》〖傳爲郡守李堅所作〗,所以李翔時代,疑比韓愈稍晚。 〖日本《道教研究》第一冊刊吳其昱《李翔及其涉道詩》推定李翔爲唐高祖九世孫,江王李元祥之後,曾官莆田尉,約於咸通間在世,所據爲《新唐書》卷七○下《宗室世系表》,可備一說。 〗)。
從風似飛絮,照日類繁英。 拂巖如寫鏡,封林若耀瓊。
映空微雨不成絲,約勒桃花欲動時。 爭奈東風有情思,曉紅輕笑竹邊枝。
樂道巖前沙路平,淡烟和月照人行。 林端仙館千山合,石罅靈泉一派清。 藴藻競嚴朝斗意,琳瑯惟聽步虛聲。 青書奏罷黄冠睡,獨有灘雷徹夜鳴。
掃徑通春屐,開林啟夕扉。 浮鷗避人去,輕燕引雛飛。 尊俎深留客,風塵漸息機。 不妨坐至晚,少待月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