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天氣屬良辰,芳事枝頭迹已陳。 閒涉小園銷永晝,尚留紅藥殿餘春。 栽培元是根宜地,幻化須知花有神。 約定明年身更健,詩篇又見一番新。
无
其他无
〔宋朝〕 葉翥
清和天氣屬良辰,芳事枝頭迹已陳。 閒涉小園銷永晝,尚留紅藥殿餘春。 栽培元是根宜地,幻化須知花有神。 約定明年身更健,詩篇又見一番新。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音書杜絕白狼西,桃李無顏黃鳥嗁。 寒鳥春深歸去盡,出門腸斷草萋萋。
千山壘土望三山,雲鶴無蹤羽衛還。 若說神仙求便得,茂陵何事在人間。
歲歲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楊花。 原野稀疎雨,江天冷澹霞。 滄浪與湘水,歸恨共無涯。
治兵期制勝,裂地不要勳。 半死圍中斷,全生節外分。 鴈行非假翼,陣氣本無雲。 翫此孫吳意,怡神靜俗氛。 (同前)(按:以上三首,張步雲《唐代逸詩輯存》收入。 )。
兄弟義[居](君)活,一種有男女。 兒小教讀書,女小教針補。 兒大與(郭校「須」)娶妻,女大須嫁去。 當房作私產,共語覓嗔處。 好貪競盛喫,無心奉父母。 外姓能蛆姡,啾唧由女婦。 一日三場鬬,自分不由父。 近逢窮業至,緣身一物無。 披繩兼帶索,行時須杖扶。 四海交遊絕,眷屬永還(張改作「遠」)疏。 東西無濟着,到處即女君(張改「安居」,項、戴校作「汝居」)。 (以上錄自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二,原卷爲伯三二一一、斯五四四一、斯五六四一。 以《敦煌掇瑣》三一參校。 )(按:《全唐詩續補遺》卷二據《敦煌掇瑣》錄伯三二一一卷收其中二十六首爲缺名《五言白話詩》。 張錫厚考證此卷爲王梵志作,可以定論。 今將童氏未收之作皆錄出。 )。
我頃天上遭雷斥,萬里南歸弄泉石。 慚愧張侯著眼看,詩卷光芒射奎壁。 一朝逸氣見眉間,浩歌依劉出閩山。 渠今得客君得主,寧復回首更悲酸。 陰雨初生腐草翼,破併行空夜的皪。 何時歸伴栟櫚狂,一吐長虹貫白日。
寥寥私沐地,索索晚秋時。 高樹足危響,寒花無媚姿。 遠砧投會急,昏雁赴行遲。 撫物能無感,年華及始衰。
三十年間共苦辛,忽然驚斷夢中因。 鍾情正是我輩事,鼓缶忍同方外人。 熊膽未酬平昔志,牛衣猶是向來貧。 閩山滿眼同來路,木落風號淚滿巾。
過雁雙仍急,寒鴉隻已多。 絕憐晴色好,無奈暮寒何。 眼病書休讀,心勞句尚哦。 老生窮事業,此外豈無他。
珠宮貝闕天女孫,膠轕璇璣緯星辰。 徠遊河漢儷於神,神儲崧嶽生甫申。 胸中文字覷天巧,黼黻帝躬臨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