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如黛照朱扉,地接官居到亦稀。 寒蝶徘徊掠衰草,孤花閑淡弄斜暉。 荒城歌舞難娛客,休日文書且解圍。 猶勝去年窮巷底,臥聞砧杵念秋衣。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南山如黛照朱扉,地接官居到亦稀。 寒蝶徘徊掠衰草,孤花閑淡弄斜暉。 荒城歌舞難娛客,休日文書且解圍。 猶勝去年窮巷底,臥聞砧杵念秋衣。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皇。 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 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飲酣視八極,俗物都茫茫。 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 王謝風流遠,闔廬丘墓荒。 劒池石壁仄,長洲荷芰香。 嵯峨閶門北,清廟映回塘。 每趨吳太伯,撫事淚浪浪。 枕戈憶句踐,渡浙想秦皇。 蒸魚聞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 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 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 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 忤下考功第,獨辭京尹堂。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 呼鷹皁櫪林,逐獸雲雪岡。 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鶖鶬。 蘇侯據鞍喜,忽如攜葛強。 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 許與必詞伯,賞遊實賢王。 曳裾置醴地,奏賦入明光。 天子廢食召,羣公會軒裳。 脫身無所愛,痛飲信行藏。 黑貂不免敝,斑鬢兀稱觴。 杜曲晚耆舊,四郊多白楊。 坐深鄉黨敬,日覺死生忙。 朱門任傾奪,赤族迭罹殃。 國馬竭粟豆,官雞輸稻粱。 舉隅見煩費,引古惜興亡。 河朔風塵起,岷山行幸長。 兩宮各警蹕,萬里遙相望。 崆峒殺氣黑,少海旌旗黃。 禹功亦命子,涿鹿親戎行。 翠華擁英岳,螭虎噉豺狼。 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陸梁。 大軍載草草,凋瘵滿膏肓。 備員竊補衮,憂憤心飛揚。 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 斯時伏青蒲,延爭守御牀。 君辱敢愛死,赫怒幸無傷。 聖哲體仁恕,宇縣復小康。 哭廟灰燼中,鼻酸朝未央。 小臣議論絕,老病客殊方。 鬱鬱苦不展,羽翮困低昂。 秋風動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賞從,漁父濯滄浪。 榮華敵勳業,歲暮有嚴霜。 吾觀鴟夷子,才格出尋常。 羣凶逆未定,側佇英俊翔。
叢石橫大江,人言是釣臺。 水石相衝激,此中爲小回。 回中浪不惡,復在武昌郭。 來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萬乘西都去,千門正位虛。 鑿龍橫碧落,提象出華胥。 望幸宮嬪老,迎春海燕初。 保釐纔半仗,容衛盡空廬。 要自詞難擬,繇來畫不如。 散郎無所屬,聊事穆清居。
石壁千重樹萬重,白雲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獨自嬋娟色最濃。
古人手中鑄神物,百鍊百淬始提出。 今人不要強硎磨,蓮鍔星文未曾沒。 一彈一撫聞錚錚,老龍影奪秋燈明。 何時得遇英雄主,用爾平治天下去。
土德承餘烈,江南廣舊恩。 一朝人事變,千古信書存。 哀挽周原道,銘旌鄭國門。 此生雖未死,寂寞已消魂。 (以上二首角《宋詩紀事》卷三。 )(見《東軒筆錄》卷一、《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六。 第一首第四句「白草」二字,《東軒筆錄》作「芳草」、《宋朝事實類苑》作「荒草」。 )(〖1〗宋翟耆年《籀史》:「徐鉉鼎臣從李煜歸朝,爲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 太平興國中,李煜薨,詔侍臣撰煜神道碑。 有欲中傷鉉者,奏曰:『吳王事,莫若徐鉉爲詳。 』遂詔鉉撰。 鉉泣曰:『臣舊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義,乃敢奉詔。 』太宗許之。 鉉但推言歷數有盡,天命有歸而已。 其警句云:『東鄰搆禍,南箕扇疑,投杼致慈親之惑,乞火無鄰婦之詞。 始勞因壘之師,終後塗山之會。 』太宗覽之,稱歎不已。 異日復得鉉所撰《吳王挽詞》,今傳者二首云云。 鉉被詔撰《江南錄》,故有『信書』之句。 東鄰謂錢俶也。 」〖2〗望按:如《籀史》所載,知挽辭二首之作,已在入宋之後。 以所涉李煜,曾是南唐之主,而徐鉉生活於五代者亦四十餘年,且《全唐詩》徐鉉卷亦收其仕宋後篇什,故仍援例錄補,俾成完帙。 )。
江樓四面立屏風,到此詩家合用功。 沽酒店藏花影內,打漁村在浪聲中。
如酥小雨壓芳塵,曲檻重来花更新。 莫怪東風鍾異美,獨将仙種殿餘春。 愧非阿母池邉客,喜見陽臺夢裏人。 猶恨此生輸蛺蝶,偷香抱蕊往来頻。
海山一雨三日風,折木舉屋如飛蓬。 路人驚竄居人泣,平地乃是洪濤中。
笄珥初歸室,繅紉共起家。 清風依玉樹,和氣茁蘭芽。 送子歸黄壤,收名入白華。 大書彤史上,誰謂過于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