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西畔枕陂塘,社雨新添一尺强。 臺省諸公方衮衮,故應分喜到耕桑。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柴門西畔枕陂塘,社雨新添一尺强。 臺省諸公方衮衮,故應分喜到耕桑。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淒清回泊夜,淪波激石響。 村邊草市橋,月下罟師網。
玉塞征驕子,金符命老臣。 三軍張武斾,萬乘餞行輪。 猛氣凌玄朔,崇恩降紫宸。 投醪還結士,辭第本忘身。 露下鷹初擊,風高雁欲賓。 方銷塞北祲,還靖漠南塵。
一朝承凱澤,萬里別荒陬。 去國雲南滯,還鄉水北流。 淚迎今日喜,夢換昨宵愁。 自向歸魂說,炎方不可留。 (同前第一四九八頁)。
古人重義不重金,曲高和寡勿(《宗鏡錄》、《偈頌》作「無」)知音。 今時志(《宗鏡錄》、《偈頌》作「學」)士還如此,語默動用跡難尋。 所嗟世上歧路者,終日崎嶇狂(《宗鏡錄》、《偈頌》作「枉」)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須登險(《宗鏡錄》作「陟」)訪椿林。 窮子捨父遠逃逝,却於本舍絕知音。 貧女宅中無價寶,却將秤賣他人(《宗鏡錄》、《偈頌》作「小秤買他」)金。 心無相,用還(《偈頌》作「能」)深,無常境界不能侵。 運用能隨高與下,靈光且(《偈頌》作「元」)不是浮沉。 無相無(《偈頌》、《宗鏡錄》無此字)心能運曜,應聲應色隨方照。 雖在方而不在方,任運高低總能妙。 亦(《偈頌》、《宗鏡錄》作「尋」)無頭,復無尾,靈(《偈頌》、《宗鏡錄》作「焰」)光運運從何起? 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頌》、《宗鏡錄》作「祇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時更何你(《偈頌》、《宗鏡錄》作「心用明心心復爾」)。 不居方,無(一作「何」)處覓,運用無蹤復無跡。 識取如今明覓(《偈頌》作「密」)人,終朝莫慢(《偈頌》作「漫」,《宗鏡錄》作「謾」)別求的。 懃(《宗鏡錄》作「勸」)心學,近藂林,莫將病眼認花針。 說教本窮無相理,廣讀元來不識心。 了(《偈頌》、《宗鏡錄》作「識」)取心,識(《偈頌》、《宗鏡錄》作「了」)取境,了心識境(《偈頌》、《宗鏡錄》作「識心了境」)禪河淨。 但(《宗鏡錄》作「若」,《偈頌》作「知」)能了境便識心,萬法都如闥婆影。 勸且學,莫爲師,不用登高向下窺。 平源不用金剛鑽,劍刃之中錯下錐。 向前來,莫人我,山僧有曲無人和。 了空無相即法師(《偈頌》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綾羅將作幡(《偈頌》作「爲播」)。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議。 (《偈頌》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議,可中學得大希奇」)。 自家壞(《偈頌》作「懷」)却真寶藏,終日從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頌》作「上」)一波成。 但能當境無情計(《偈頌》作「繫」),還同水面本地平。 應大軀,應小軀,運用只隨如(《偈頌》作「如隨」)意珠。 被(《偈頌》作「披」)毛戴角形雖異,能應之心(《偈頌》作「應物之情」)體不殊。 應眼時,若千日,萬像不能逃影質。 凡夫只是未曾觀,那得自輕而退屈。 應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 什(《偈頌》作「十」)方鍾鼓一時鳴,靈光運運常相續。 應意時,絕分別,照燭森羅長(《偈頌》作「恒」)不歇。 透過山河石壁間,要且照時常寂滅。 境自虛,不須畏,終朝照燭無形(《偈頌》作「元無」)對。 設使(《偈頌》作「爾」)任持浮幻身,運用都無舌身意。 (南唐靜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上之下,另《宗鏡錄》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
絳樹無花葉,非石亦非瓊。 世人何處得,蓬萊石上生。
樂廣亡來水鏡稀,宓妃嫫母混妍媸。 且於霧裏藏玄豹,休向窗中問碧鷄。 百氏典墳空自苦,一堆螢雪竟誰知。 門前春色芳如晝,好掩書齋任所之。
不見陳夫子,依稀四載餘。 云亡前日信,報葬幾時書。 玉軸千篇在,牙籖萬卷儲。 九原應有恨,新第落成初。
昏然午枕困漳濱,醒以清風頼子真。 初似參禪逢硬語,久如味諫得端人。 王程不趁清明宴,野老先分浩蕩春。 敢向柘羅評綠玉,待君同碾試飛塵。
九陛天高輦下琱,千官雲集履鳴潮。 霜迎愛日融城濕,香带祥風合殿飄。 周宴恩濃魚在藻,舜廷化洽鳳儀簫。 清臺夜夜占南極,常有華星炳絳霄。
迸穴穿籬出,貍奴知幾頭。 真能參玉版,足可當珍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