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齋膏沐暇,旭日照軒墀。 露重芭蕉葉,香凝橘柚枝。 簡書隨吏散,寶騎與僧期。 報國得何力,流年已覺衰。
无
其他无
〔唐朝〕 羊士諤
秋齋膏沐暇,旭日照軒墀。 露重芭蕉葉,香凝橘柚枝。 簡書隨吏散,寶騎與僧期。 報國得何力,流年已覺衰。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池北池南草綠,殿前殿後花紅。 天子千年萬歲,未央明月清風。
家山見初月,林壑悄無塵。 幽境此何夕,清光如爲人。 潭空破鏡入,風動翠蛾嚬。 會向瑣窗望,追思伊洛濱。
稽山自與岐山別,何事連年鸑鷟飛。 百辟商量舊相入,九天祗候老臣歸。 平湖晚泛窺清鏡,高閣晨開掃翠微。 今日看書最惆悵,爲聞梅雨損朝衣。
雙鷺應憐水滿池,風飄不動頂絲垂。 立當青草人先見,行傍白蓮魚未知。 一足獨拳寒雨裏,數聲相叫早秋時。 林塘得爾須增價,況與詩家物色宜。
未識都君面,頻輸復分錢。 苦心事筆硯,得志助花鈿。 徒步求秋賦,持杯給暮饘。 力微多謝病,非不奉同年。
黟峰翠色自天流,直下青冥豁素秋。 閒倚朱欄頻北望,只宜名作巨門樓。 (〖1〗詩見康熙十八年閔麟嗣撰《黃山志定本》卷六,乾隆間刊刻。 此詩承儀徵吳白匋先生見告。 按原志附注曰:「程弘志云:按《一統志》:刺史有從兄棄官學道,號於方外,刺史爲築室於問政山,山始名問政。 」望按:《金石萃編》卷八十有于德晦題名,在李虞仲題名之左,曰「監察御史于德晦」,題名後紀「大中六年三月廿四日」云云。 又《長安志》務本坊有左散騎常侍于德晦宅。 〖大興徐松撰《唐兩京城坊考》卷二所記同〗)。
自初賓上國,乃到鄒人鄉。 曾點與曾子,俱升闕里堂。 武皇恢大略,逸翮思寥廓。 三居清憲臺,兩拜文昌閣。 爲道既貞信,處名猶謇諤。 鐵柱勵風威,錦軸含光輝。 夜聞持簡立,朝看伏奏歸。 洞門清珮響,廣路玉珂飛。 驤首入丹掖,摶空趨太微。 絲綸逢聖主,出入飄華組。 愔愔宿帝梧,侃侃居文府。 海內語三獨,朝端謀六戶。 善計在弘羊,清嚴歸仲舉。 侍郎跨方朔,中丞蔑周處。 天眷擇循良,惟賢降寵章。 分符指聊攝,爲政本農桑。 籍籍歌五袴,祁祁頌千箱。 隨車微雨灑,逐扇清風颺。 既以遷列國,復茲鄰帝鄉。 褰帷乃仍舊,坐嘯非更張。 居敬物無擾,履端人自康。 薄遊出京邑,引領東南望。 林晚鳥雀噪,田秋稼穡黃。 成臯天地險,廣武征戰場。 道喪苦兵賦,時來開井疆。 霏霏渠門色,晻晻制巖光。 徒念京索近,猶悲溱洧長。 大明潛照耀,淑慝自昭彰。 昔歲幸西土,今茲歸洛陽。 同焉知鄭伯,當輔我周王。
東風不放兩般春,只繫胸懷故與新。 爲問漆園蝴蝶夢,何如沂水舞雩人。
鬢毛八九已成霜,此際逢春只自傷。 苦雨不容花抵敵,餘寒猶賴酒禁當。 退紅衣焙熏香冷,古錦詩囊覓句忙。 堪笑散人閑事業,西窗容易又斜陽。
應有人家住隔溪,綠陰亭午但聞雞。 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 墨染深雲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 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閒身信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