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巷泥深晝掩門,倚闌搔首一消魂。 花經風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更尊。 擘浪忽看魚對躍,入雲時見鶴孤鶱。 向來莘渭今安在,嘆息誰能起九原。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村巷泥深晝掩門,倚闌搔首一消魂。 花經風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更尊。 擘浪忽看魚對躍,入雲時見鶴孤鶱。 向來莘渭今安在,嘆息誰能起九原。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共稱洛邑難其選,何幸天書用不才。 遙約和風新草木,且令新雪靜塵埃。 臨岐有愧傾三省,別酌無辭醉百杯。 明歲杏園花下集,須知春色自東來。
倖門如鼠穴,也須留一箇。 若還都塞了,好處却穿破。 (此首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 鄭輯本亦未收。 )(〖1〗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王梵志詩曰:『倖門如鼠穴,……好處却穿破。 』此言近乎曹相國所謂以獄市爲寄也。 」〖2〗《太平廣記》卷八十二引《史遺》:「王梵志,衛州黎陽人也。 黎陽城東十五里,有王德祖,當隋文帝時,家有林檎樹,生癭大如斗。 經三年,朽爛,德祖見之,乃剖其皮,遂見一孩兒抱胎而□。 德祖收養之。 至七歲,能語,曰:『誰人育我?復何姓名?』德祖具以實語之,因名林木梵天,〖「因名林木梵天」,明鈔本《太平廣記》作「因曰:『雙木曰梵,名曰梵天。 』」語意稍長。 〗後改曰梵志。 曰:『王家育我,可姓王也。 』梵志乃作詩示人,甚有義旨。 」〖3〗楊慎《升庵詩話》卷四引唐釋道世《法苑珠林》:「梵志出家,白首而歸,鄰人見之,曰:『昔人尚存乎? 』梵志曰:『吾猶昔人,非昔人也。 』」按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亦載之,見第十三冊「吾猶昔人」條。 )。
等閒長嘯倚孤松,雲破天邉見碧峰。 架上殘書猶可讀,瓶中儲粟不堪舂。 生涯幸有千年秀,身世何須萬户封。 僧榻寄眠無一事,覺来深省聽晨鐘。
來時似覺秋猶熱,去日忽驚秋已深。 一去一來何所益,不如歸去舊園林。
曹溪一滴水,周匝無餘欠。 孤峰絕頂浪滔天,大洋海裏金剛焰。
茲行看山真飽諳,今晨出峽仍窮探。 南磯北磯白鐵壁,千峰萬峰蒼玉篸。 橫前直疑江已斷,崛起競與天相攙。 蜀山欲窮此盤礴,禹力已盡猶鎸劖。 望舒宮中金背蟾,泥塗脫盡餘老饞。 下飲岷江不知去,流涎落吻如排髯。 挈瓶檥棹𣂏清甘,未暇煮茗和薑鹽。 聊將滌硯濡我筆,恍惚詩律高巉巖。
櫻桃拋過隔牆莟,芍藥叢抽刺土芽。 最是蜜蜂無意思,忍將塵脚踏梅花。
遂初陳迹遽淒涼,擊歎青箱極薦楊。 談笑於儂情易厚,典刑使我意差强。 重屏舊畫論中主,古殿遺文話阿章。 舊事從今向誰得,尺書時許到淮鄉。
蚤負功名志,從戎豈素心。 治軍先肅靖,游藝亦精深。 湖海開豪氣,雲天廓義襟。 高門尚餘慶,蘭玉正森森。
桃李紛紛一餉花,風清月白老生涯。 取之無盡山林藏,求而有餘農圃家。 游是理中無愧慊,樂吾心處是榮華。 較他絃管淒涼地,巵酒杯羹總自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