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普通发文
举报 0 0 327 0
想吃烤红薯
想吃烤红薯 2023-03-02 22:20:08
写作提升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发展情节和描画环境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是传神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小说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而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纵览古今中外的著名小说,大多数都对其中的主要人物浓墨重彩,着力刻画,并把塑造人物形象的焦点放在描写主要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上,因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有着鲜明的性格和形象,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是矛盾冲突的集中点。正因为此读者在分析小说作品时,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身上,而忽视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同样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上,所谓的次要人物只是相对于主要人物而言,但是其对小说的构成同样不可或缺,甚至比主要人物还要更重要一些。


一、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1)作为小说事件的见证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阅读大量的小说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说中都设置有一个“局外人”,然后从这个“局外人”的视角来描述主题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例如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作者刻画了身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我”的形象,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我”这个人物便是全文的线索人物。小说《窗中戏剧》中也有类似的人物设置。全文的故事情节以一个“女人”的视角展现出来,贯穿了文章的全部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2)烘托陪衬主要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绿叶和红花之间的关系。有了绿叶的衬托红花显得更为娇艳欲滴,同样有了次要人物的陪衬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才能够得以凸显,使其形象更加鲜明和传神,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以《三国演义》为例,在赤壁之战之时,诸葛亮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就得到了周瑜这个次要人物的正面衬托,由于诸葛亮识破了周瑜所运用的苦肉计、反间计等计谋,从而更加凸显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神机妙算;而当周瑜作为章节的主要人物时又得到了蒋干这个次要人物的反面衬托,以蒋干的愚蠢笨拙凸显周瑜的机智和智慧,并进一步地衬托出诸葛亮的才干。


3)以小见大,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大多数的小说作家通常通过对次要人物和小人物的刻画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尽管只是寥寥几笔,大致勾勒,但是生动形象的社会现实生活已然跃然纸上。透过这种现实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小说的主要人物性格形成及命运发展路径的现实根源,可谓是“见微知著”。例如在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中,围绕祥子这个主要人物,作者描画了社会各个阶层、生活在各个角落的次要人物形象,包括显要的达官贵族,命运悲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残酷无情、把人民大众置身于水深火热的士兵匪徒,见钱眼开的车主老板,以及走投无路结束自己生命的年轻女孩。作者通过刻画这些各具特色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阴郁凄凉的小市民生活图景,真实地重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进一步揭露了祥子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4)画龙点睛,深化文章主题


文学作品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表达作品的主题,从而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传达作者自身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观点。在小说中虽然在刻画次要人物时语言运用较为平淡普通,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深厚的力量,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时又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以我国文学巨匠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为例,冯云卿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仅有很少的出场时间,并且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半段,人物形象和有关情节也较为简单。但是冯云卿父女两人的悲剧虽然只是小说的一个插曲,却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不可调和的矛盾,对小说全文的发展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二、以例解析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1)《孔乙己》


小说《孔乙己》是文学巨匠鲁迅笔下的一个典型人物,全文从“我”这个次要人物的视角出发,以“我”的所见所闻将相关的故事情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叙述了主要故事情节,使得主要情节的发展更具张力。小说中的“我”是小酒馆的一个负责温酒的小伙计,由于我的职位的清闲,所有空出了许多的时间来仔细地观察孔乙己和其他酒客,这使得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具合理性。作者把“我”的年龄设置为十二三岁,这是一个尚未入世的年纪,因此心理尚不成熟,从而才有了我对于欢笑的场景的关注,有了我对孔乙己所说的话的理解,能把注意力放在孔乙己给孩子们分吃茴香豆上,能定格在孔乙己“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背影中。这样一来全文的悲剧意味也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我”这个次要人物为小说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观察视角,同时也使得情节的构成更加紧凑和富有张力。


2)《故乡》


《故乡》是我国伟大作家鲁迅的又一杰出作品,在这篇小说当中鲁迅对闰土这个次要人物的描写更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从童年时期一起玩耍的拿着钢叉刺猹的小英雄到中年时期重逢唤“老爷”的卑微顺从,小说通过展现闰土的悲惨命运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普罗大众的无情压迫,封建礼教对人性的牢牢束缚以及尊卑观念对淳朴农民的愚弄,而“他拣起一副香炉和烛台”的这个举动又进一步地表明了他把现实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了神灵身上。从闰土身上,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旧社会给以闰土为代表的贫苦农民大众所带来的的巨大伤害和压迫。闰土是封建社会广大农民群众的缩影,他的悲惨命运暗示着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辛酸史。


3)《等待》


《等待》是美籍华裔作家哈金的一篇英语长篇小说,他也凭借这篇小说荣获了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2000年“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两大文学奖项。该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林,以孔林力求与原配离婚而与情人结婚这一事件为故事主线,讲述了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


作者在这篇小说里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次要人物,极大地丰满了小说的故事情节,董迈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次要人物。董迈是一个怯懦、没有责任感、虚荣的城市小男人:在与吴曼娜初次见面见面是就处处提及自己是上海来的,显示出了他内心极大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和吴曼娜在一起的时候时时都在抱怨令他感到不满的各种事情,甚至为了转业到上海不惜与吴曼娜分手而与其表妹结婚,更是体现出了他的毫无担当。小说名为“等待”,而在小说中作者除了刻画主要人物的等待,也通过描画次要人物的人生含蓄地表达了别样的等待。董迈的等待可以说是“自我救赎的等待”,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为自己考虑,但凡是自己无法忍受的都要远离,而不管是否会给别人造成伤害。书中最后留白了一段董迈与他表妹的一段婚姻生活,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或许我们不能说他没有爱过,只是在自己的利益面前,似乎其它的东西都变得不再重要。


总结

尽管在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地位并不十分高,但是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甚至也会获得和主要人物同样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在读者的心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在赏析小说时,如果我们能多关注次要人物,通过赏析次要人物来理解小说,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帖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