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曲硯峰倚碧虛,泉流瀑布世間無。 憑誰染就丹青筆,寫出芹溪九曲圖。
无
其他无
〔宋朝〕 朱熹
八曲硯峰倚碧虛,泉流瀑布世間無。 憑誰染就丹青筆,寫出芹溪九曲圖。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弱柳緣堤種,虛亭壓水開。 條疑逐風去,波欲上階來。 翠羽偷魚入,紅腰學舞迴。 春愁正無緒,爭不盡殘杯。
辭賦文章能者稀,難中難者莫過詩。 直應吟骨無生死,祗我前身是阿誰。
掛却朝冠披鶴氅,羽人相伴恣遨遊。 忽因風月思茅嶺,便挈琴樽上葉舟。 野寺宿時魂夢冷,海門吟處水雲秋。 華陽洞府年光永,莫向仙鄉擬駐留。
兀然無事無改換,無事何須論一段。 直心無散亂,他事不須斷,過去已過去,未來更(《燈錄》作「猶」)莫(黃庭堅書本作「何用」)算。 兀然無事坐(黃作「事」),何曾有人喚? 向外覓功(黃作「工」)夫,總是癡頑漢。 糧不畜一粒,逢飯但知{埶/食}(黃作「知{口馵}」,《燈錄》同黃,注:「陟立切」)。 世間多少(黃作「事」)人,相趁渾不及。 我不樂生(黃作「昇」)天,亦不愛福田。 饑來喫飯(黃作「饑來一鉢飯」),困來即臥(黃作「展脚」《燈錄》無「臥」字)眠。 愚人笑我,智乃知賢(《燈錄》作「焉」,黃作「愚人以爲笑,智者謂之然」)。 不是癡鈍,本體如然。 (此下黃多「非愚亦非智,不是空中去」二句)要去即去,要住即住(二「即」字,黃皆作「如是」)。 身被(《燈錄》作「披」)一破[衲](納)(從《燈錄》改),脚著孃生袴。 多言復多語,由來反相悮(黃作「誤」)。 若欲度衆生,無過且自度。 莫謾求真佛,真佛不可見。 妙性及靈臺,何曾受[薰](勳)(從《燈錄》改)煉(黃作「鍊」)。 心是無事心,面是孃生面。 劫石可移動(黃作「動搖」),箇中難(《燈錄》作「無」)改變。 無事本無事(黃無以上三字),何須讀文字? 削除人我本,冥合箇中意。 種種勞筋骨,不如林間(《燈錄》作「下」)睡兀兀。 舉頭見日高(黃作「出」),乞飯從頭餧(《燈錄》、黃作「𢫫」)。 將功用功,展轉冥朦。 取則(《燈錄》作「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絕慮[忘](志)(從黃書本改,《燈錄》作「亡」)緣。 巧說不得,只用心傳。 更有一語,無過直與。 細如(黃作「極」)毫(《燈錄》作「豪」)末,[大](本)(從《燈錄》改)無方所,本自圓成,不勞機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澗長(黃作「常秋」)。 臥藤蘿下,塊石枕頭。 山雲當幕(《總勝》作「賞慕」),夜月爲鉤(《燈錄》、《總勝》、《沅湘》二句均在「臥藤」二句前)。 不朝天子,豈羨王侯。 生死(《總勝》二字至乙)無慮,更須(《燈錄》等均作「復」)何憂? 水月無形,我常只(《總勝》作「自」)寧。 萬法皆爾,本自無生(《總勝》作「不死不生」)。 兀然無事坐(《總勝》作「箇事」),春來草自青。 (見《祖堂集》卷三,以《四部叢刊三編》影宋本《景德傳燈錄》卷三十、《宛委別藏》本《南嶽總勝集》卷下、《沅湘耆舊集》卷十引《林間錄》及《王梵志詩輯校》卷六據石刻拓本錄黃庭堅書此詩對校。 )(按:《全唐詩續補遺》卷二據清高士奇《江村消夏錄》卷二《黃庭堅書梵志詩卷》收此詩歸王梵志,分作十一首,實誤。 《江村消夏錄》收該卷後有庭堅自跋,並未以爲梵志詩。 以此詩歸梵志,始於卷末董其昌跋。 今唐宋多種典籍皆作懶殘作,其昌逞臆之說,應予否定。 )。
堦下雙梅樹,春來畫不成。 晚時花未落,陰處葉難生。 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鳥驚。 風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輕。
壓糟玉面天涯見,琢雪庖霜照眼明。 投筯羞顔如甲厚,南山白額正橫行。
無邊無表實希奇,虛空爲鼓須彌槌。 輕輕敲著作金聲,試問同參知不知。
多年枉作風塵客,不問東西與南北。 只應好住便安身,聞舉汝身心似墨。
幽人無與娛,耳冷百不聞。 新米熟未知,但覺市酒醇。 滄洲散秋色,山水逾清新。 一醉不忍獨,念我存故人。
於穆聖考,德無與偕。 匪勤于兵,北人遂來。 逮是三紀,遠俗以懷。 生民休息,嗚呼仁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