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同朱表臣及諸君游樊氏園

〔宋朝〕 梅堯臣

五年前上去,乃從許公過。 舊物此君在,後生新筍多。 朱櫻繁且熟,黄鳥啄仍歌。 一一如當日,乘高奈興何。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敬報孫常州二首 二

    遠道曳故屐,餘春會高齋。 因言別離久,得盡平生懷。

    戴叔倫 唐宋诗
  •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 舴艋

    闊處只三尺,翛然足吾事。 低篷挂釣車,枯蚌盛魚餌。 只好攜橈坐,唯堪蓋蓑睡。 若遣遂平生,艅艎不如是。

    皮日休 唐宋诗
  • 寄陳侍御

    千年二相未全誇,猶闕閩城賀降麻。 何必錦衣須太守,別無蓮幕勝王家。 醴泉湧處休論水,黃菊開時獨是花。 九級燕金滿尊酒,卻愁隨詔謁承華。

    黃滔 唐宋诗
  • 石門歌

    左一石,右一石,石門中有□□客。 □岫□,懸崖裂,□江□□□劍闕。 □□□□□□□,石門窊尊□□□。 外□□□□,□□□□□。 (見《武昌志》及《湖北金石志》。 已殘缺不可讀,惜哉。 )(〖1〗《武昌志》〖《湖北金石志》同〗:「案馬紹基云:是刻濱臨大江,字跡漫漶,前後片存二十八字,幸題與姓名尚完好。 今又齧去數字矣。 」〖2〗《明一統志》:「石門山在武昌縣東五里,兩門對峙如門。 唐武昌令馬珦與元結遊,石刻尚存。 」〖3〗《輿地碑目》:唐令君馬珦石門石刻在石門。 郭詳正詩:『雙崖屹然起,劖蘚認題識。 』〖4〗陳詩《湖北金石存佚考》云:「無年號,在武昌縣北,濱江。 」〖5〗案清巖觀有《馬珦石門題名詩》曰:「石門開左右,一劍自中分。 何人施妙法,千載創奇聞。 良吏多幽思,詩題亦出羣。 登山尋古蹟,迭石意何殷。 江上發清嘯,厓前結翠雲。 至今樊口上,誰不愛清蒼。 我亦來訪古,心事何紛紛。 憶到窊尊石,題名定有君。 」)。

    馬珦 唐宋诗
  • 吳王挽辭二首 二

    土德承餘烈,江南廣舊恩。 一朝人事變,千古信書存。 哀挽周原道,銘旌鄭國門。 此生雖未死,寂寞已消魂。 (以上二首角《宋詩紀事》卷三。 )(見《東軒筆錄》卷一、《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六。 第一首第四句「白草」二字,《東軒筆錄》作「芳草」、《宋朝事實類苑》作「荒草」。 )(〖1〗宋翟耆年《籀史》:「徐鉉鼎臣從李煜歸朝,爲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 太平興國中,李煜薨,詔侍臣撰煜神道碑。 有欲中傷鉉者,奏曰:『吳王事,莫若徐鉉爲詳。 』遂詔鉉撰。 鉉泣曰:『臣舊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義,乃敢奉詔。 』太宗許之。 鉉但推言歷數有盡,天命有歸而已。 其警句云:『東鄰搆禍,南箕扇疑,投杼致慈親之惑,乞火無鄰婦之詞。 始勞因壘之師,終後塗山之會。 』太宗覽之,稱歎不已。 異日復得鉉所撰《吳王挽詞》,今傳者二首云云。 鉉被詔撰《江南錄》,故有『信書』之句。 東鄰謂錢俶也。 」〖2〗望按:如《籀史》所載,知挽辭二首之作,已在入宋之後。 以所涉李煜,曾是南唐之主,而徐鉉生活於五代者亦四十餘年,且《全唐詩》徐鉉卷亦收其仕宋後篇什,故仍援例錄補,俾成完帙。 )。

    徐鉉 唐宋诗
  • 兵要望江南 占霧第五(京本列第八○十首) 八

    城(京本作「軍」)營內,大霧起城頭。 白色似(京本作「沙」)烟兵戰起(辛本、川本、京本作「喜」),三朝五日簇戈矛,准備好(京本作「防備外」)方遊。

    易靜 唐宋诗
  • 衛卿叔自青暘寄詩一卷以飲酒果核殽味烹茶齋戒清修傷時等爲題皆紀一時之事凡十七首爲報 其八

    紙窗蒲團竹几方,清曉聊翻經卷黄。 禪心無累鬚眉長,坐回熱惱生清凉。 月六腥羶口不嘗,眼靜不覷登伽娘。 名利從渠朝市忙,象口輕飄柏子香。 菰蒓大嚼蜻蛙鄉,不教黎莧徒集腸。

    葛立方 唐宋诗
  • 中和堂

    六龍轉淮海,萬騎臨吳津。 王者本無外,駕言蘇遠民。 瞻彼草木秀,感此瘡痍新。 登堂望稽山,懷哉夏禹勤。 神功既盛大,後世蒙其仁。 願同越句踐,焦思先吾身。 艱難務遵養,聖賢有屈伸。 高風動君子,屬意種蠡臣。

    宋高宗 唐宋诗
  • 野外

    野外望中闊,遥山宛轉隨。 小溪芳草合,高樹古藤垂。 鳥過驚風疾,雲行度嶺遲。 回頭失歸路,還問老農知。

    吳沆 唐宋诗
  • 縱目

    縱目郊原亂絮飛,好風嬌葉弄天機。 白灘半露溪新瘦,綠樹初圓山正肥。

    姜特立 唐宋诗